蔡楠散文荷香永远纪念孙犁先生
CAINAN 蔡楠.散文 题记:七月荷花开,年7月18日,省作协主席关仁山在雄安新区讲座《立足雄安,拓展文学的边界》。听完讲座后,与容城作协主席中子、副主席方天、秘书长书痴相约,驱车东行,一起看赵波纪念馆,游白洋淀赏荷花,然后醉酒,夜大雨,醉宿李庄子,昔杨六郎镇守瓦桥关饮马处。醉诗,将一座民居之环状旅游码头命名为纵诗湾。然后醉聊文学,醉聊如何用新的笔法来描摹白洋淀、雄安新区波澜壮阔的新生活。始忆起多年前写孙犁老、韩映山老师的两篇文章。故重发 夏天是个不幸的季节。 年的夏天,荷花淀派文学主将韩映山老师不幸辞世。年夏天,荷花淀派创立者——一代文学宗师孙犁(.4.6——.7.11)也离我们而去了。记得当时友人拨通我的手机把这一不幸消息告诉我时,我正急匆匆地行走在夏季毒辣辣的阳光里,一时汗水和泪水便顺着我的脸颊无声地流淌下来,手中刚为卧病在床的母亲抓的中药也砰然坠地。 夏天是个希望的季节。 很久以前的一个夏天,我怀揣着收有小说《荷花淀》的中学课本,怀揣着对文学的希望逃离课堂,骑着自行车随几个文学之友来到了白洋淀。我们翻过千里堤,坐上小木船,在桨声和芦苇的飒飒作响里登上采蒲台,来到了荷花淀。在荷花淀里,我打开课本,按“字”索骥,想像着水生女人惊慌地与鬼子遭遇的情景,想像着荷花淀里雁翎队打伏击的情景,就随手摘下一片硕大的荷叶覆了头,又掐下一枝荷花到鼻下狠命地闻,那香,又岂止是荷香?分明还有文字之香和文学之味!就是这时,我体会到了孙老《荷花淀》经久不衰的魅力,荷花淀派文学的种子深深地埋在了我的心中。 还是一年的夏天,我在白洋淀畔捧着《孙犁文集》,伴着阵阵荷香,蹒跚学步,写下了包括《习水》《水灵》《焚船》《绝游》在内的《风景白洋淀》系列小说。在报刊发表后,有的被选载,有的还获了奖,产生了一些反响,得到了一些评论家的注意,被人称作“新荷花淀派”小说。于是我便不自量力,想结集出版小说集《八月情绪》,并跑到保定,拜访了韩映山老师,请他做序。同时我冒着胆子请求韩老师带我去见孙老,韩老师爽快地答应道:“孙老现在身体欠佳,等他身体好些了我们一起去,我也有好长时间没见到他了。”我就等待着,等待着韩老师带我去天津。然而不久,却等来了韩老师辞世的消息,悲伤之余,我不禁扼腕叹息。韩老师走了,见不到孙老,我只得把自己的小说集《八月情绪》寄给了孙老。 “A 夏天是个多情的季节。 夏天是我创作的旺季。每到夏天,每当我看到白洋水,闻到荷花香,我就有一种抑制不住的创作冲动。我的描写白洋淀风土人情的小说几乎都写在夏季,几乎都是在孙犁作品的影响下写出来的。孙犁“大味必淡”的文品及“大道低回”的人品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作家。孙犁语言之醇美、境界之高远像一面迎风而不招展的旗帜,悬挂在文学殿堂上,悬挂在每一个作家的心上。 年4月,在中国作家协会和《小小说选刊》杂志社举办的一次会议上,我在北京见到了渴慕已久的从维熙老师。那时正逢我们那套《荷花淀作家文丛》刚刚出版。我把自己那本浸染着白洋淀荷香的小说集《行走在岸上的鱼》送给从老师。从老师知道我是白洋淀来的,就和我谈起了荷花淀派,谈起已经作古的韩映山老师和刘绍棠老师,当然也谈起了孙老。我和从老师在中国作协大楼前留了影,并祝荷花淀文学后继有人,祝敬爱的孙犁大师健康长寿! 然而,我们美好的祝愿没能留住大师。死神不但无情地夺去了韩映山老师、刘绍棠老师的生命,又残忍地带走了我们敬爱的大师,给我们中国的文学留下了一段空白。 但夏天的荷花有情。 孙犁先生因荷花而生,又随荷花而去,这也许正是上苍的安排。在孙犁先生仙逝的那年夏天,我只身一人来到白洋淀,采了一抱娇艳的荷花,放在我书房里,又把韩映山老师赠我的他与孙犁先生的合影置放在荷花丛中。我向两位老人深深一躬。我只用自己特有的形式寄托我的哀思。 孙老,您在一个多情的夏季默默地走了,您走了,白洋淀从此不会再有您的身影,但我相信:只要世界上有荷花的存在,就有您的存在;您是荷花的魂灵,您的文品和人品永远散发着荷花一样的幽香! 年7月11日 新荷花淀派小说 蔡楠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ehuaf.com/hhxx/9346.html
- 上一篇文章: 4月份全国中药材价格发布四川荷花池站
- 下一篇文章: 县委书记罗海涛就中药产业发展到莲花镇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