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怡: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深造于美国华盛顿大学研究生院。中国美院绘画学院壁画系主任、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中国美院壁画创新与应用研究所负责人;民盟中央美术院浙江分院副院长,华夏书画学会副会长,浙江省民间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浙江人与自然油画院副院长、圆明园学会常务理事、浙江省油画家学会理事。

中西互鉴大道同行

——艺术家梁怡基于当代视觉文化的主题性创作

王文杰姜帅

艺术家梁怡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留学于美国华盛顿大学研究生院,回国后攻读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理论与实践博士,研究生期间先后师从林志和尉晓榕教授。现为中国美术学院壁画系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多样化的学术历程,使他具备中国传统文化的修为与当代艺术家的创新意识。

梁怡的工作室,在长廊尽头的墙面上有一幅壁画风格的绘画。壁画名为《大道同行—中国、土耳其篇章》,画的上边半圆形,下边方形,高近3米,宽近1.5米。画面中两组舞者翩翩,舟车川流不息,不同样式的建筑高耸巍峨。璀璨的金质底色上,红、蓝、绿交相辉映,带有明显的中国传统壁画韵味,却又多了现代的视觉张力。这幅画仅仅是作为壁画的小稿绘制。而正稿《大道同行》高达6米,宽3米,被永久陈列于中国驻土耳其大使馆的八角主厅。

壁画作品《大道同行》中的两个国度—中国与土耳其,是“陆上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与西方枢纽。中国为世界四大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历史与地理的双重馈赠使她文化繁盛、物产丰饶;而土耳其处于亚欧“十字路口”的位置,成为多种文明交融的中心。壁画表现中国与欧亚国家商贸互通、文明交融并步入未来。壁画装置于中国驻外大使馆建筑主空间位置,使它的欣赏者必然呈现出跨文化的视觉状态,这要求创作者以深入浅出的方式传达文化的力量,同时要照顾到异域观众的“视差之见”。壁画在图像上采用呼应的方式,左边以土耳其图像文化元素为主,右边以中国图像文化元素为主。

“大道同行”之名,既表明中国、土耳其两国在“丝绸之路”上互通有无、经贸繁盛、文明互鉴,也点出两国民众对幸福美满生活的憧憬。画面模仿汉代绘画的构图方式,自上往下分为五层,描绘古今往来中国、土耳其具有特色的图像元素:第一层以天空为舞台,正中为五彩荷花以仿敦煌藻井的方式画出,荷花谐音“和”,在古代中国寓意家庭和睦,在现代中国寓意世界和平。两身飞天围绕着五彩荷花,正翩翩起舞。古代东罗马使节形象、飞机、高铁、鉴赏丝绸的土耳其商人形象、热气球、敦煌意象的绿水青山等,中国和土耳其的多重图像元素,宏阔地勾划出两国从古至今的交往历程,画面上方一道菱格纹饰的道路,及道路两端的驼队,代表丝路将两处伟大文明联系在一起。

第二层是古丝绸之路的象征古迹——土耳其的丝路驿站苏丹大客栈遗址,与中国的丝路起点西安大雁塔、古城墙。天空中的日、月形象更是点出中、土两国地理、文化上的特征:值中国旭日初升、喷薄欲出时,土耳其正星河漫天、新月当空,三足金乌太阳与如钩新月点明了两国文明特征。

第三层的土耳其民族舞蹈与中国敦煌“胡旋舞”,共舞出包容开放的盛世华章。她们身后的驼队、马队,提示着丝路联系。第四层由出口土耳其的元青花瓷、航海商队、最新投资工厂等项目谱写两国间海上丝路的历史与现实。第五层左侧为龙门吊、集装箱、海港,象征“一带一路”经济合作的广阔前景。右侧是嘉峪关与六只仙鹤,嘉峪关在古代中国象征对外交流的口岸,关城上飞翔的仙鹤与关城下盛放的郁金香并非实景,而是赋予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六鹤同春”的意涵,代表着和平的意象;同时郁金香象征着欧洲,是土耳其的国花,以图像寓意中土友好的远大愿景。

《大道同行》将多重时空打破与重组,构图上在对称中求活泼,多层次的叠加、递进,并以祥云作纽带,联络起各层画面空间,将中国与土耳其之间商贸往来、文化交融的盛况展现出来,祈愿两国在新丝绸之路上相向而行。

梁怡工作室长廊的墙面上,还则陈列着《牡丹亭》壁画的小稿。与《大道同行》洪钟大吕式的主题不同,《牡丹亭》透露着中国传统文化的雅致婉约。这件作品是梁怡为《牡丹亭》写作地浙江遂昌专门创作的壁画作品,陈列于遂昌火车站大厅,壁画成为当地的视觉名片,传达着《牡丹亭》与遂昌的不解之缘。遂昌古称“仙县”,明代文学家汤显祖曾在此担任知县,并受当地民众爱戴,同时将昆曲“十番”传入遂昌。

后来汤显祖辞官回临川创作了《牡丹亭》等“临川四梦”并传入遂昌,成为当地民间流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壁画《牡丹亭》选取戏文中的12个情节,展现出感人至深的不朽爱情故事,传达出“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画面从“闺塾”至“回生”的12个情节,在布局方面,分上、下两层叙事,不同情节间以古代壁画“隔山跳景”之法,以云、烟、雾、霭相隔,又使各情节间相生相成,而云烟渲染削弱该主题的阴翳感,反而是飘逸灵动、如梦似幻。观众可自右往左、由上至下阅读整个故事。《牡丹亭》的连环画构图有吸收明清寺观壁画的特点,但这部文学名著本身就具有雅文化的特征,故又参考卷轴画长卷、古代版画的审美,使画面接近于工笔重彩画的艺术效果,将画面的介绍文字书写于线装古籍的“乌丝栏”内,呈现《牡丹亭》作为昆曲传奇的特征。

此外,壁画《牡丹亭》吸收传统戏曲、现代戏剧、当代舞蹈乃至电影等多种艺术的养分,在画面处理上器具、植物、动物等构成环境背景。如情节“拾画”、“赏真”,柳梦梅由石间拾得杜丽娘画像,到急不可耐打开画作欣赏,背景空间过渡处画麻雀争食与青蛙跳水,既补充画面空间的空白处,也连接起两处情节,又暗示柳梦梅拾画到观画的心理变化。再如“惊梦”、“赏真”是《牡丹亭》故事中的两处高潮情节,“惊梦”是杜丽娘在梦中与情人柳梦梅相会,“赏真”是柳梦梅欣赏杜丽娘画像后连连呼叫,随后杜丽娘魂魄现身。此时正与相会,上下故事间虽隔着不少情节,却是存在前后因果关系,上下设计的构图有串联前后故事的功能。

在梁怡工作室长廊一墙之隔的创作空间里,巨幅组画《人类的命运》横亘在洁白的墙面上,这件作品是对中国美术学院首任院长林风眠先生的巨幅作品《人类的痛苦》的致敬。梁怡对中国现代壁画史有过梳理,他了解林先生的创作灵感来自20世纪初人类自相残杀的历史惨剧,表达出对众生的感同身受与怜悯,画面压抑、粗犷、悲凉之感扑面而来。

而年初席卷全球的“新冠”疫情,使梁怡站在历史现场反思人类的命运。壁画以欧洲中世纪大瘟疫、毁灭印第安文明的天花、一战时期西班牙流感与年武汉抗击“新冠”疫情四个大瘟疫事件为内容。《人类的命运》由梁怡率领东方壁画工作室创作团队创作的(东方壁画工作室的教研并不局限于中国传统的形式、材料和技法,而是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ehuaf.com/hhyy/122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