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开印林家湾炖鱼,一碗最美的人间烟火
作者简介:一路豪歌,菏泽人,曾从事半导体制程设备、机器人自动化控制优化方案及显微镜、探针台销售与维修工作。创业百战多,一直在路上。业余时间喜欢沉淀一些文字,偶尔换些银两。 林家湾炖鱼,一碗最美的人间烟火---任城印象 文/刘开印 在任城居住多年,按照我的习性,应该会留下许多文字来记录这个城市,记下我黑发飘过的青春,我却没有。有些东西不能触碰,是适合铭刻于心的,成为永远。文字,则稍逊一筹、略显肤浅。记得当年电视剧~《都市放牛》在热播,我看了之后有感而发,在任城唯一写下的一篇文章——《节节草》。 任城,有江北小苏州的雅称,涛声桨影、荷花、垂柳、小桥、流水、人家,运河赋予了它生命与灵魂,是任城的母亲河。中国的传统门神,位列凌烟阁24功臣第七的尉迟恭敬德,于公元年,为加大漕运,拓宽运河,开挖汶水与泗水,使之相连。多年来,运河在这儿,航运兴盛、生生不息,是北方最发达的水域,连接南北方最重要的水上运输干线,从而缔造了这个城市的不朽与传奇。 任城有许多老街老巷,如若在高德与百度地图上输入“任城林家湾”这几个文字,地图上就会出现“林家湾炖鱼”的地址。林家湾位于老运河南岸,毗邻小闸口,曾是大运河的一个商贾云集的码头,与赫赫有名的竹竿巷、汉石桥街相邻,是林家湾炖鱼最初成名的地方。它依偎着运河,南来北往穿梭的船只,纤声铿锵,贩夫走卒、引车卖浆之流,多汇聚于此,沿岸商号林立,一边是市井,一边是烟火,天时地利人和,林家湾炖鱼应运而生。 从老任城口中得知,这林家湾炖鱼是杨姓祖传的秘制老手艺,别人都做不出这个味儿来。鱼用本地的草鱼,每个收拾干净,佐以20多种调料,炸、烘、炖,包括柴火都要求极为严格,开始是用苘杆,一种可以做绳子的苘麻。苘杆做柴火,能控制火候,可缓可烈。我们老祖宗把美食的做法发挥应用到了极致,每个工序,都有复杂细致的操作流程。在炸鱼之前,把面粉、芡粉等其他几种按比例配合在一起,给鱼裹上一层外衣,炸出后油亮金黄,与鱼融为一体、浑然天成,更能充分烘托鱼的味道。然后再烘,烘的过程能让鱼骨与刺充分酥化、软化。最后一道工序是炖,“千滚豆腐万滚鱼”,历经此道工艺,鱼才算做好。 一个礼拜天的上午,学长对我说:“午饭我请你去吃林家湾炖鱼”。南门口东侧,太白路的南面,斜对着太白楼,老运河的北岸,在错落有致的岸边,炖鱼馆坐落在河面上,并不高大,枣红色,全木制作,低调、古朴、庄重,面门宽大,向上撑开的栅格状的窗棂,大方地面对着熙熙攘攘的市井,颇有点“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之感,我与学长临窗坐下。 我们点了两份鱼,两份单饼。一会儿功夫头戴瓜皮帽、腰系白色干净围裙的跑堂伙计端着托板,嘴里喊着:来了!来了!旋而放在桌上。两份炖鱼盛放在外面是荷花,内沿镶蓝边的敞口大海碗里,碗里一些深红色的汤汁,鱼身上覆盖几片入味的豆腐片,几撮一寸之许的新鲜的芫荽,散落在豆腐片与鱼身上,上面淋着几道小磨麻油,清晰可见,色香味形俱佳,冒着热气,香味扑鼻而来。先不说吃,仅仅是看见,闻见,就足以馋涎欲滴,“山雨欲来风满楼”。用筷子轻轻一挑,白嫩的鱼肉映入眼帘,用筷子夹住放到嘴里,骨与刺都已酥软,轻轻一抿,稍嚼即烂,还保留着鱼肉的筋道。在口里不忍咽下,就想多保留一会那份味蕾释放的幸福之感,咽下就会急着咬第二口。再配以外部起着金黄色碎泡的白色单饼,绝佳搭档,美极了。我们的老祖宗是智慧美食鼻祖,单饼能吸收挽留汤汁,有效促进营养的吸收,美食有乾坤!大碗炖鱼5元,一盘单饼2元,秀外慧中,价格亲民。 两碗炖鱼,两份单饼,不到20元,未曾想,这一顿饱含了浓浓兄弟之情的饭,也成了我与学长兄弟之间一场最后的饯别。不久,学长走了,我也离开了,西出阳关,开始各自新的行程。林家湾炖鱼的香味留在嘴角上,驻扎在心里了。至于我为何决绝离开,没人知道。 再回首恍然如梦,江学明一直在演唱:doyourememberme?Mydearestfriend------我们曾经居住过的大杂院,繁星缀满的夜空,蕴藏期盼的眼睛。好多故事只有开始,却没有结局;没有开始,却有无尽的延伸。人生大抵就是这样吧? 赵雷写了歌曲《成都》,在返回苏城的高铁商务舱里,我平生第一次谱写了歌曲——《任城,任城》。风沙吹老了绿叶,绿叶躲进青春里,青春醉在记忆里,生根发芽。 如若再来一碗最美的人间烟火----林家湾炖鱼,是否能穿越到原来的模样?如果还有如果,我选择做一只留鸟,不再远飞,但我不后悔。 /08/14,写于龙祥花园。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ehuaf.com/hhyy/11244.html
- 上一篇文章: 国内包装最贵的3种香烟,一种外表很清香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