帘前花明丨代表江南的花
帘 前 花 明 第十届中国花卉博览会正在上海崇明如火如荼地举办。按照宣传,代国花牡丹和市花白玉兰在花博会上应该怒放。然而,并不是每个展馆都能见到牡丹的身影,至于白玉兰就更少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兰花才是花博会最大的赢家——几乎所有省份的展馆都将兰花作为重点展出项目。 兰花好啊。兰花,空谷幽兰,象征着高洁典雅,有花中君子之称。与筠溪同行的伙伴说,兰花是进化到比较高级阶段的植物,兰科也是高等植物中种类数量最多的科之一,照理说应该不会看腻。但是,参展的兰花基本上都是蝴蝶兰。这导致筠溪已经不想看到这个形状的东西了,连花栖堂(花博园餐厅)的蝴蝶酥都不想吃了…… 撇开“中国兰博会”不谈,兰花还是很好的。兰花是浙江的省花,该省的绍兴等城市也将其作为市花。 不过兰花是喜阴、喜微酸性土壤的植物,喜欢长在山里。山这种东西,在太湖平原上的江南文化核心区可不多见。所以浙江省花想要代表整个江南,还差那么点劲儿。 好了,既然筠溪已经看厌了兰花,那就不谈兰花了。讲讲江南其他的花吧,比如桃花,因为 “你说最是沉迷这抹桃花妆,胜似幽兰,赛过脂粉香。” Amygdaluspersica桃 别路三逢雪,春山几摘茶。马婆巷口那人家。记得清明,记得小窗纱,记得小桃人面,低映小桃花。 ——《喝火令》清樊增祥 快来跟桃花儿聊一聊~ 桃花并不是江南特产,江南最有名的也并不是桃花,可人们总是把桃花和江南联系在一起。正如江南少见杏花,但人们却说“杏花春雨江南”。 华育中学的桃花 但江南人,至少上海人,是喜欢桃花的。筠溪小辰光不认识什么花,所以就把海棠、樱花、李花都统称为“桃花”。每年的上海桃花节时间比樱花节短,但客流量与后者不相上下。年上海有关部门组织市民票选市花,桃花的得票数仅次于最终当选的白玉兰,位居第二。 上海人喜欢桃花,或许更多地因为南汇水蜜桃很好吃。但为什么桃花与江南总是在情感上被联系在一起?也许与桃花的另一种寓意有关。 人面桃花相映红。这是每一个小学生都会背的诗句。在传统文化中,桃花被当作美好爱情的象征。江南,如果把它拟人化,那一定是一位能激起作为传统文化主体的男性士人们恋爱欲望的小姐姐。这么看来,桃花与江南的联系便剪不断了,简直天造地设。 作为上海水蜜桃主产区的南汇,也有一个关于桃花仙子的爱情故事。故事本身就是很普通的仙女下凡,不用讲也能猜出个大概。但在年五一,筠溪和几位朋友春游来到南汇老县城,中子指着桃花仙子的雕像说:这个小姐姐我喜欢的。 诚然,都是血气方刚的青年,哪有不向往爱情的?更何况,桃花是爱情的象征,所以喜欢桃花仙子并不是喜欢一个普通的人那么简单,这就是喜欢上了爱情本身啊。 筠溪也是血气方刚的青年,筠溪也理应向往爱情。但筠溪不喜欢现实中某个特定的人,也不喜欢桃花仙子。那是喜欢桃花本身?不可能,爱情应该要针对人,不能针对植物的。可筠溪真的只是喜欢到浦东洋泾桃林路边的桃林里坐着而已。许多人说桃花娇艳,如果把它的形貌转换成音乐,那理应是一首轻快的古风。但筠溪却只觉得那里的桃花带来的是宁静,连蜜蜂的嗡嗡声都仿佛听不到的那种宁静。 年浦东新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23.9平方米,属于筠溪的那一小块会不会就在这里? 也许筠溪确实也喜欢桃花仙子吧,谁知道呢?但反正肯定不是南汇那个。也许筠溪只是喜欢桃花,喜欢爱情本身。 Osmanthusfragrans木犀 金谷园林知几家, 竞栽桃李作春华。 无人得似天工巧, 明月中间种桂花。 ——《桂》宋戴复古 初中的时候,语文老师很推荐我们把桂花糕写在作文里面。写外婆(或者好婆)带着“我”去采摘桂花,教“我”制作桂花糕,最后品尝,升华主旨。筠溪觉得桂花糕写的人太多就不妙了,于是就在作文里写了海棠糕。虽说这篇作文得了很高的分数,却让筠溪明白海棠糕其实没有桂花糕好写:海棠糕里是没有海棠的,但桂花糕里有桂花,这样就能把食物和那种很香很香的花关联起来。 筠溪没有拍过正经的木犀的图,拿四季桂凑个数 想不到吧,那个文绉绉的“木犀”不是别称而是正式名称,“桂”才是俗称。 中国五大桂花产地,江南占了两个。江南的一对姐妹花苏州和杭州都不约而同地选择桂花作为自己的市花(她们市树也是一样的,香樟)。她们对桂花都是很爱的,《苏州好风光》里唱:秋天里桂花香,庭院书声朗。杭州则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江南的桂文化也传播到了其他地方。五大桂花产地之一的湖北咸宁的市歌一开头就是“玫瑰香,茉莉香,比不上江南的桂花香”。 生活在有桂花的城市,确也应是“生活处处都飘香”了。 但别忘了,广西可是直接把“桂”作为简称的。桂林更是直接把“桂”字用在名字里用了几千年。桂林的桂文化如此有名以至于上海地铁的桂花主题艺术作品在哪里呢?桂林公园站…… Nelumbonucifera莲 菡萏呀半开, 蜂蝶呀不许轻来; 绿水呀相伴, 清净呀不染尘埃。 ——《采莲曲》朱湘(年作) 江南可采莲。 莲是莲属的一个种。没有荷这种植物,因为荷是莲属植物的通称。这东西的名字太多了,什么芙蕖、菡萏、芙蓉,等等。不用管它,反正知道是这种植物就行了。不过,古人给它起了那么多名字,对它的喜爱可见一斑。 莲对江南确实很重要。从经济价值来看,莲子、莲藕及其制成的藕粉很好吃,植株也可以入药。这不是最重要的。莲花被认为是高尚的植物,这一点人尽皆知,不再赘述。莲花在佛教中也有重要意义,它出淤泥而不染,超脱红尘之外;花死根不死,不断轮回生生不息,故而象征圣洁和不灭。而江南又是“南朝四百八十寺”的地方,虔诚的江南人“一步一莲花祈祷”,步步生莲。 说到“一步一莲花祈祷”,可别忘了,前一句是“倘若我心中的山水,你眼中都看到”。荷花的那种寓意虽然没有桃花那么强烈,但若强行解释,还是可以解释出来的。比如银临的歌里面唱“却把风月种一路芙蕖”、“风拂过回望一池芙蕖飘香”。苏轼的“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还有,晏几道的词里面,提到小莲的次数可是比小蘋多呢。(当然了,也不是很多,毕竟他还有小鸿、小云、小杏、小琼、阿茸可以写。) 但莲花对于江南的意义不止于此。张翰当年用“莼鲈之思”来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千年后,到了他的老乡叶圣陶那里,藕也成为了故乡的象征。而“藕与莼菜”的故乡,又比“鲈鱼与莼菜”的故乡更胜一筹。因为叶圣陶说了,“所恋在哪里,哪里就是我们的故乡了”。筠溪得以获得精苏的身份,竟也是这小小莲藕的功劳。 不过更多的时候,我们只是单纯地觉得荷花好看和好闻而已。 Armeniacamume梅 清浅风流圣得知, 黄昏归鹤月来时。 岭头更有高寒处, 却是江南第一枝。 ——《赠南安黄梅峰》宋文天祥 桃花浪漫,桂花素雅,荷花高洁,它们共同构成了江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这远不是全部。可有一种花却可以完美地概括江南文化的各个方面。在古诗词中,江南第一花、江南第一枝、江南第一春、江南第一香指的都是梅花。 南京和无锡的市花是梅花。无锡市徽市标、南京地铁标识都是梅花的形状。《雷雨》中讲到一个无锡的大户人家,衬衫“有个烧破的窟窿,后来用丝线绣成一朵梅花补上的”。为什么是梅花不是别的花?喜欢梅花呗。 梅花被认为是坚毅不屈、铁骨铮铮的花,它不仅能耐寒,还能迎着寒风绽放;不仅能迎着寒风绽放,还能散溢清香,即使零落成尘亦是如此。史忠靖、阎典史,哪个不是与强敌死战,虽身死而名存?江阴在敌军围攻下坚守八十一日,直至城破,城内十余万军民尽数殉国,竟无一人投降。“寄语行人休掩鼻,活人不及死人香”,这便是梅花的香。 史岭红梅花沥血 可梅花并不是只有零落成泥才香,它一直都是香的。梅花不与群芳争春,可并不因无人问津而孤芳自赏,而是仍有暗香浮动。钱氏吴越虽偏安一隅,未参加中原逐鹿,却把这江表之地打造成了乱世中的一片乐土,而且低调谦虚。所以正如梅花一样,江南人民在民族大义面前坚贞不屈,但在和平年代,就喝喝茶听听评弹也蛮好的。 不过梅花虽然傲雪凌霜,它在真正寒冷的北方几乎也是无法生长的,倒是梅花与近亲杏花杂交的品种在北方有分布。梅花也怕冷啊,正如富裕的钱氏吴越也怕真正强大的宋国一样。可钱弘俶干的事情和梅花一样,不就是换个君王么,王位哪有百姓生计重要?所以他投降了,钱变成了赵,正如梅变成了梅杏,但这是光荣的投降。 梅花与牡丹长期争夺国花的位置。可不能在全国种植的花怎么能成为国花呢?所以梅花还是做江南第一花好了。低调,低调,我傲雪欺霜,我自有暗香。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ehuaf.com/hhxx/9548.html
- 上一篇文章: 收藏五一假期,遂川旅游景点大全,约上
- 下一篇文章: 厉害嘞中国人口达到万以上十大县城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