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鹃花怒放高原的5月,贡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与中科院华西亚高山植物园再次合作对贡嘎山保护区(包括甘孜州部分区域)自然分布的杜鹃花属(四川)特有物种进行为期1周的野外考察,并结合不同种类在野外的分布和生长情况,探讨杜鹃花就地和迁保护以及人工繁殖和回归引种的可能性,为此参加考察的全体人员在结束野外工作后,又专程到建立在四川都江堰市的中国科学院华西亚高山植物园“杜鹃花引种栽培及人工繁育基地”进行考察考察。此行是继-年杜鹃花专项考察以后的补点调查,保护区管理局贾国清局长亲自安排行程及参加人员,使考察工作圆满完成。考察历时8天,我们对所到区域分布杜鹃花属植物全面的考察的基础上,重点对稀有、特有种类进行了重点查证。考察队员在荷花海乳黄叶杜鹃花是四川特有的珍稀物种,其模式标本是由威尔逊(E.H.Wilson)年采自四川汶川种子经西方植物园培育开花植株,作为新种的发表已是标本采集后的16年,堲年由英国爱丁堡皇家植物园钦定主管I.B.Balfour描述发表,至上世纪50年代中期仅有模式产地汶川少量零星种群记录。康定堲甘孜州最早的标本记录是上世纪70年代,有少量标本采集。年专项考察中保护区周华明局长、蒋勇在九龙洪坝也只发现可数几株。此行,我们在康定附近有较多发现,种群数量也超过前面的数次记录。乳黄叶杜鹃花(四川特有种)贡嘎山杜鹃花是四川大学胡文光教授根据陈泽映等人上世纪80年代在康定子梅采集的标本为模式,描述发表的新种。目前仅在贡嘎山区有分布记录,此种也是我们补点考察的重点之一。该种自年发表以来,都仅有模式产地标本记录,补点考察中我们在荷花海发现有分布,考察队员们结合对子梅种群的观察,希望能够进一步解释分类方面的一些疑问。贡嘎山杜鹃花(本地特有种)

调查队员野外调查杜鹃花

紫花杜鹃模式标本是由英国著名博物学家威尔逊年在四川宝兴采集,多年来其分类地位一直存有争议,以往的野外记录,此种零星分布、种群数量很少、很少能够超过10株,此行,我们在康定附近发现了性状相对稳定、具数量较大的紫花杜鹃种群,这也许能够解释过去在分类方面的一些存疑问题。紫花杜鹃(四川特有种)此行,收获最大、让考察组全体成员倍感欣慰是发现了濒危物种枯鲁杜鹃花。枯鲁杜鹃花"枯鲁杜鹃花Rhododendronadenosum(CowanDavidian)Davidian,由英国爱丁堡皇家植物园杜鹃花研究专家J.Cowan和Davidian年描述发表。根据J.F.Rock年9月在四川木里(kulu)采集的种子、经英国爱丁堡皇家植物园培育的开花植株,从种子采集到开花历时有24年。新分类单元与粘毛杜鹃花有一定的亲缘关系,因此,最初将其作为变种枯鲁粘毛杜鹃花R.glischrumI.B.BalfourW.W.Smithvar.adenosumCowanDavidian。又因为植株被毛、生长习性以及花部的一些区别,年Davidian又将其提升为种。年5月,洛克再次回到木里,在同一分布区(kulu)采集近20号杜鹃花,但没有枯鲁杜鹃花。由于Rock记录的采集地是音译,“kulu”一直没有一个准确的定位,虽然有不可计数的考察者来到木里试图找到枯鲁杜鹃花的踪迹---考察队成员耿玉英就曾在、及与华西亚高山植物园多位同事(赵志龙、高举林等)以及龙溪-虹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朱大海,孙伟等多次到木里,在当地向导的带领下查找了“kulu”音译为“枯鲁”的村、沟、梁以及音译为“康乌”的区域进行查找,终一无所获。"因而,从年9月,以后近80年间没有采到该种的标本,在各种形式的中国植物现状评估时,都因为80余年没有标本采集记录被疑“野外灭绝”。年,周华明和蒋勇在九龙看到一株不常见种类,由于材料太少,加之植株生长不正常,叶形和被毛与毛枝多变杜鹃花较近,暂定多变杜鹃花,并作为存疑种收集在已经出版的《贡嘎山保护区杜鹃花》。年,保护区开始有计划的对于全州杜鹃花属植物进行调查,重点考察保护区以外的区域。同年5月,耿玉英、周华明、蒋勇在九龙发现枯鲁杜鹃花分布(20余株)。

枯鲁杜鹃花

这是一次比较重要的发现,出于慎重的考虑,考察组希望在对于全州进行普遍调查后、了解此种在甘孜州的分布情况。与此同时,考察组也查看了“疑似多变杜鹃花”,初步认定为枯鲁杜鹃花,但有一些变异。虽然对于甘孜州杜鹃花进行全面调查已在保护区管理局计划内,但在年后,调查工作暂时停止。今年5月初,保护区高级工程师蒋勇因为防火蹲点来到莲花湖,虽然当时多数种类花尚未开放,凭几年杜鹃花专项调查的经验,他意识到这是一个值得补查的区域。保护区管理局贾国清局长将对于莲花湖考察作为此行的重点,从人员到考察区域都进行详细安排,不负此行,在荷花海考察组不仅看到了丰富的杜鹃花物种,还意外发现了枯鲁杜鹃花(零星分布有40余株),至此,对于甘孜州杜鹃花属植物近6年的全面调查,终于填补了枯鲁杜鹃花88年没有标本记录的空白,也改变了“疑为野外灭绝”结论。

枯鲁杜鹃花

待我们一行24日从华西亚高山植物园返回住地,昆明植物所马永鹏研究员又赶来传递更加美好的消息:“他们在木里模式产地终于找到一株枯鲁杜鹃花”。这里需要说明地是:杜鹃花在野外极容易进行自然杂交,不同的种群或同一种群内不同植株,花期相遇难免会出现一些与该物种典型性状的差异。这就是为什么会出现存疑种“多变杜鹃花”。在九龙和康定发现的枯鲁杜鹃花种群,与木里模式产地的标本在典型性状方面或多或少也有一些差异。

枯鲁杜鹃花

虽然枯鲁杜鹃花野外分布区和种群与原有记录相比有扩大,但目前的考察发现仍然是稀有物种,应该得到当在有关部门的重视、切实做好就地保护。并在可能的情况下,与有关研究机构合作,进行繁殖技术研究,并进行回归引种研究,使这一物种得到真正得到有效的保护和种群的扩大。长毛杜鹃花(四川特有种)隐蕊杜鹃花(中国特有种,模式标本采自康定)荷花海高勇站长介绍情况吴猛的幽默总是能够及时为大家解除途中的疲劳全体队员在华西亚高山植物园华西亚高山植物园分类专家王飞微距拍摄解剖照

作者:耿玉英中科院植物所杜鹃花属分类专家

更多精彩请继续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ehuaf.com/hhxx/94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