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骨铮铮荷花红赵黎
福州白癜风医院 http://pf.39.net/bdfyy/zjft/180509/6223398.html 第期总编辑:安建功 主编:郑书方 美编:杨航校对:李淑英 铁骨铮铮荷花红 ◎赵黎 中国画之所以久盛不衰,是因为它有永恒、博大、深沉的思想境界。古人云:有容乃大。它有像大海一样的包容量,它还有万变归一的永恒思想。圣人以抱一为天下势,道无双是人类最高的智慧,至今没有人能改变它的永恒性。外国人讲中国从古至今一个样,大概中国大智慧的人都在追求这个“一”吧。 和刘德功相识三十余载,他从煤矿工人到“铁荷画派”的创始人,一步步登上了艺术顶峰。但他仍以淡定的人生境界,儒雅的人格魅力,保持着一颗平常心。从他身上丝毫看不到一点骄傲,他像大海一样,接纳着百川的涓流,用人格的光芒照亮着自己脚下的艺术之路。就像他笔下的铁荷,铁骨铮铮,傲立画坛,开辟着铁荷的江域。从他身上,使笔者进一步读懂了千古名句“厚德载物”的文化内涵。 他的作品引人瞩目处在于将秋荷的生命魅力充分表达了出来,将百姓熟视目睹的秋荷化作内心深处的一份感动。他把自己的生命融入到荷的世界中去,用思想和灵魂去讴歌铁荷的壮美,并给世人以启迪。 当荷花与艺术家联系在一起,使“荷画”有了另一种风致,历代诗人写出关于“荷”的诗句俱多,宋朝苏东坡的《荷花》:“贪看翠盖拥红妆,不觉湖边一夜霜,卷却天机云锦缎,从教区练写秋光。”明朝唐寅的《荷花》:“一片秋云一点霞,十分荷叶五分花,湖边不用关门睡,夜夜凉风香满家。”中国人和荷花的情结源远流长,荷花承载着很多美丽的向往。“画荷”者成为一支强大的生力军,近百余年中的赵之谦、吴昌硕、齐白石、张大千、李苦禅、潘天寿、刘海粟等绘画大家,都为世人留下了不少美不胜收的荷花绘画精品。这些绘荷大家,在他们的眼里,荷花总有一咱特殊的情愫,他们看荷花也有了一种特有的视角,形成一种自己特有的表达手段,并且他们各自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绘荷语汇,成了后来者学习的财富。刘德功在得到众多大家的启迪下成长起来,进而成为新一代画家中的翘楚。 刘德功绘画山水、人物、花鸟皆宜,擅长花鸟。花鸟画中偏爱荷花,在他的眼里,秋荷成了一种伟丈夫的形象。正因为这种对荷的爱,才使得刘德功在对秋荷的偏爱中体味到了人生的一种境界,成为一种让观者为画作中昂扬生命力所感动的秋荷之壮美。他是在用铁血丹心描绘秋荷,把秋荷的美、秋荷的犟、秋荷的铁骨铮铮,纳入胸间,融入笔端。 刘德功的秋荷绘画作品,无论是工笔和写意,都体现一个“势”,画面上大开大阖的水彩构成,重重叠叠的冷黄秋叶,错落有致有序的枝干和秋风的助阵,再加上纵意的笔墨,笔笔如铁、铁铸荷魂,让人感到一种勃发的力量,用一种刚毅的动态之美表现出满目秋荷的坚韧,让观者对大自然、对生命的敬畏之情油然而生。因此,也形成了一种响亮的名字——铁荷画派。 刘德功不光是靠灵气、才情立足中国画坛的。他一直把“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诗句当座右铭,他坚持在“万木长毫插笔端,一池浓墨盛砚底”的道路上进行着顽强的耐性长跑。夕伴北斗,朝迎启明,苦心孤诣,积稿盈宝,他以冷静积极的态度吸收西方绘画的形式和博采古人的技法。 他在绘画艺术中于花鸟、山水皆有功力,但对荷却情有独钟,通过十几年春夏秋冬在风雪中的潜心守望,从荷的生根发芽、灿然怒放的辉煌瞬间到纵横恣意的绿满荷塘;从秋风乍起、荷叶渐黄到枯枝残叶傲指苍天的落幕序曲。荷这一自然的花草,在刘德功的笔下,居然变得有了雄风大气,投射、释放出了强烈的生命活力,他以荷的自然特征为基调,高于生活,夸张创意,赋予枝叶雄壮的形神气势,呈现出一派气势雄健的有强烈运动感的意象造型。 刘德功工笔画荷,不在宣纸上行笔,却在牛皮纸上作画,独开一方画荷新风。画面大都是全方位布置景物。如果景物中有天地山川时,荷总是处于立地接天的显眼位置,造成了一种荷为乾坤主宰的效果。他既用定点透视法,又用动点透视法,甚至突破时空限制来构图,大大拓展了有限画面的艺术表现容量,使整个画面的气象阔大雄浑,荷的形神美、韵律美和气质美融于天地万物间。 刘德功画荷,以大自然中的真荷为友,奔赴祖国各地追寻荷踪,仔细观察,领悟不同环境中各种荷的生长习性、形态神韵、气质品格。同时,还向荷园里的专家求教,深究诸荷的个性,领略赏荷的佳境,使他掌握了荷的神采同霞光、雾气、月色、烟雨以及山、石泉、瀑等自然环境的关系,于是,他决计以荷的自然色彩为师,心幕手追,终于形成了他画荷“重色彩、满构图”的独特风格,日久天长他终于“胸有成荷”。摄像、提炼、酿造出了丰富多彩的“心物交融”、“物我双汇”式的荷意象。他发现:荷的美,不仅仅体现在花开枝头,招风引蝶的盛夏,更在于秋冬之际,风吹雨打那干枯的枝叶,昂然立于天地间,手拉着手、肩并着肩,迎风而立,遇雪不弯,充分展示了生命的伟岸,艳荷有生命,残荷生命依旧。他看到了荷的坚持,看到了生命的呐喊。他苦苦思索着以一种什么样的表现方式,在尺寸画幅之间,诠释荷的这种傲骨、这种美。他想到了铁,想到了铁的坚毅与刚强,荷叶如铁、荷魂如铁,艺术的最高境界是铁!生命的最高境界也是铁! 为充分体现荷的美,他上追汉唐先贤,在中国悠久的传统艺术中摄取营养。他下寻徐齐,在徐悲鸿的奔马、齐白石的鱼虾中寻找灵感。五千年中国的美学思想,给了他无穷的启示和想象力,济身墨的世界、美的空间、恣意泼洒,把荷的美、荷的犟、荷的铁骨铮铮,把中国传统的几种技法及现代感悟,融入笔端纳入胸间。那几乎满画的构图,那几乎满纸的泼墨,那始终如一的苍郁、凝重、雄浑和繁复,以及从画面逼仄而来的滔滔乎大江东去的激情,以及孤高、禅机、混沌……面对德功的画,你只能这么去想:那是来自艺术家心里的秘密,真正能够阐释它的,只能是艺术家自己。他以精悍、稳健、酣畅淋漓的笔法,创作出了铁荷画派。 他下笔如铁锥划沙,状如屈铁、力透纸背、线气如鸿;把荷的坚贞、荷的伟岸、荷的铁骨,荷的精神,描绘的惟妙惟肖,淋漓尽致。它超越了传统,也超越了形象,是高踞于苦难之上的慧心,是于死亡之中生命的存在。充分展示了秋荷、残荷的勇敢无谓,持天地以存内心的胸怀,以荷的美诠释了人的美、诠释了人生的意义。画荷如画人,铁荷即人的铁骨,人立天地间,难道不应该象“荷”! 刘德功的铁荷艺术,从传统的基础上脱颖而出,我们可以从那些秋荷、残荷上读懂一种生命的意义,一种无限的美感,绝不亚于艳丽的彩荷。 这是刘德功画的一幅作品《荷魂》,在他干涩、凝重、朴拙的画笔下,我们看到的是满满当当的一纸冷黄色荷叶,一纸纵横交错的冷黄色枯梗,只是那支撑生命的枯梗总是挺直,总是宁折不弯。生命的惊喜来自于刘德功出其不意在挺拔的枯黄荷叶旁,勾勒出怒放的荷花,荷花中部勾勒出点点的米黄,这米黄使一幅残荷顿时充满勃勃生机,生命的冲击力顿时跃然纸上。刘德功给他的残荷命名为《荷魂》,这是刘德功心灵世界里的荷,是破坏后重构的新的生命状态,它超越了传统,也超越了形象,是高踞于苦难之上的慧心,是于死亡之中生命的存在。 刘德功绘画作品以工笔见长,兼攻写意,他的写意秋荷,十分强调动态和力感,用笔如勇士起舞,雄魄豪放,飞白而苍劲、流畅而华滋,释放出强烈的生命活力。 刘德功的写意秋荷,十分强调动态和力感,用笔如勇士起舞,雄魄豪放,飞白而苍劲、流畅而华滋,释放出强烈的生命活力。刘德功认为,中国画所谓“写意”,首先抒发自己的思想与感情,是作者对文化理念的一种阐释,是对自然界生命的一种解悟;其二应该给人以意境感受,作品依据时空和立意不同,风格亦不相同,其表现为对象亦应有的新的创意。“意笔、意象、意境”为写意之要素,其中笔为基础,象为格致,境为界度,三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然而生活是创作的源泉,只有从生活中感悟生命与自然、自然与艺术的关系,作品才会与众不同,才会多一份鲜活,多一份韵律,多一份生命。 一幅真正的精品力作,必定是一首优美的诗歌、一曲动人的乐章、一杯回味悠长的老酒,耐得住读、经得起品。它不仅能给人们带来心灵的陶治以及感官上的愉悦,同时也可开启人们形象思维的大门,拓展人们艺术想象的空间。这是中国画固有的本质特征,也是当今我们应该很好承继的传统。否则,一切创作活动、一切作品都会显得苍白无味,造成物质和精神上的浪费。基于这一点,刘德功在创作中不刻意使用着墨技巧,而注重画面整体的气韵生成;不拘泥于题材的选择,只求酣畅淋漓地表现自我;不刻意强调画面的理性思考和安排,坚持笔墨率意、恣肆泼洒、另辟蹊径、别构灵奇,讲究色彩的层次、变化、典雅、明丽。从而他的秋荷画作在整体上呈现出一种气韵天成的自然、古穆盎然的飘逸、个性十足的前卫,水到渠成地实现了“自立门户”。 赏读刘德功的写意荷花作品,首先被其间的野逸大气所感动。这既是其个人性格使然,又是其娴熟的写生能力的发挥。赏其《秋荷》:画家用虚灵的淡彩、轻灵的笔法写出枝叶,用虚实相间、浓淡相宜的墨色画出几朵花儿。其中两株淡红色花犹如一对靓丽女子迈着悠闲的舞步,那随风而动的花叶犹如柔软灵妙的衣裙,向人们展现出优美的舞姿,让人感受到来自大自然的一种生命之美、灵动之美。再赏其《秋思图》:层层秋荷张扬丛生、野气勃发,一派天然生机。其间墨色淡雅、笔墨灵动,让人在诗情画意中悠然进入陶渊明所描绘的仙境,享受那远离喧嚣的桃源之乐。画家用寥寥数笔营造出一派疏朗之气和蓬勃生机,令人生出一种回归自然的自然地向往。这既得溢于他的状物写生之功,也显示出他“心灵迹化”的才气。 这是刘德功最近画的一幅花鸟写意画《秋荷图》。只见荷塘里半展的荷叶正反转折、披风泻露,盛放的、含苞的花葩,掩映藏露,活色生彩荷的枝梗、莲叶、莲蓬均用没骨法画成,或大块点垛,或刻心细画,笔无滞泥,墨无挂碍,流丽宛转,自然生发,那饱满的莲蕊,孕育新陈代谢的生命机制,两只鸟儿以蓬松的、亦光亦毛的渴笔点簇颈部毛羽,然后晕染淡墨水,用破墨法表现麻雀背上的花纹,显现出墨彩之升发。鸟儿头部的描绘加以变形夸张,简括地只用一笔就画出了它的形廓和立体,头上缨冠迎风飘逸,红色缀冠,给人联想。整个画面微风乍起、轻摆摇曳,洋溢着潇洒散豁的情意。 粗细长短的笔踪、枯湿浓淡的墨彩,经过疏密聚散的组合,不啻奏出了一曲点、线、面的交响乐章,折射出画家驾轻就熟的精湛艺能,还特别流露出画家创构时难得的愉悦心情,达到心为物宰、物我两忘的畅神适意。 “红衣落尽暗香残,叶上秋光长露寒”。诗人羊士谔用诗的语言对荷塘秋色作了传神的写照,因为其诗境的可视性,产生了“诗中有画”的效果,刘德功的晚秋荷塘,以形写神,他用鲜明的视觉语言,把秋荷做了尽精微的动人描画,给人以情思,产生了“画中有诗”的效果。 《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刘德功已多次在国内外获奖,多次在国外展出,作品被国内外许多部门收藏,名字和作品被编入《国际现代书画篆刻家大词典》,并在年被评为中国画坛百杰、中国百名优秀青年文艺家、中国画杰出人才,现是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煤矿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煤矿工笔画院院长,中国艺术创作院副院长。他面对着斐然的成就,仍在孜孜不倦,努力用手中的画笔,创作中更加辉煌的佳作。 作者简介:赵黎,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中国书画世界行河南委员会副主席。作家、评论家,先后获过中国“牡丹奖”、“全国文学乌金奖”、“中国报告文学一等奖”等奖项! “铁荷”杯有奖征文启事 目的和意义: 答谢广大文学爱好者长期以来对本平台的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ehuaf.com/hhxx/6274.html
- 上一篇文章: 咿荷弘新亲子成长中心ldquo我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