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博士 http://baidianfeng.39.net/a_zczz/140117/4328637.html

小inf它又来了呢

今天我们来讲点……

悲伤的故事

那是一个晴朗的下午,万里无云,天空如水晶般澄澈

我刚刚经历了生化的暴击

从主图出来

我决定让美食安慰一下我受伤的幼小心灵

于是在大学街的Subway买了一个牛肉芝士潜艇堡(40块啊40块啊)

面对荷花池的阶梯座椅上有清风徐来,暗送荷香

午后的阳光轻抚我的脸庞犹如炭火轻抚架上的鸡翅

我长舒一口气,打开包装

此刻

时间仿佛静止

我看见棕褐色的它们

穿枝越叶而来

疾如风徐如林侵略如火

而我

不动如山

人都吓傻

进入正文

没错今天的主题就是

麻!雀!

作为一个HKUer,大家一定对这个雀雀很熟悉。无论是饭点时的SU亦或是湾景餐厅,下午茶时段的荷花池,还是百周年花园等等地方,雀雀永远无处不在。

左滑查看校园里的雀雀

那么问题来了:

俺们滴“校霸”小可爱们belongtowhichspecies捏?

杭州,在窗台躲雨的麻雀一家子(感谢朱雨婷学姐供图)

麻雀属(学名:Passer)是雀形目雀科的一属。其下包含27种

图源维基百科

而在中国一共有五种麻雀分布,分别为麻雀(旧称树麻雀)Passermontanus,家麻雀Passerdomesticus,山麻雀Passerrutilans,黑顶麻雀Passerammodendri,黑胸麻雀Passerhispaniolensis

左滑查看图片

图12家麻雀(雄性/雌性)雌雄异型,雄性的家麻雀头部、面颊呈灰色。喉部、上半胸、眼睛和喙部之间呈黑色。喙在夏季是蓝黑色的,腿是褐色,到冬天,羽毛边缘的颜色会减退,喙会呈黄褐色。雌鸟在头部或喉部都没有黑色块,头部也没有灰色,上半部有蓝色的条纹。常见于我国西部。

34山麻雀(雄性/雌性)雌雄异型,雄鸟头顶至背部为栗红色,喉央线黑色,但在非繁殖季时会出现白色眉线;雌鸟头至背部为褐色,具明显淡黄色眉线及褐色过眼线,无喉央线

5黑顶麻雀有北疆亚种(主要分布于俄罗斯,新疆,模式产地为新疆伊犁)和新疆亚种(在中国大陆分布于新疆、宁夏、甘肃、内蒙古等地,模式产地为新疆莎车)

67黑胸麻雀(雄性/雌性)新疆亚种分布于我国新疆

图片均源自Wikipedia相应词条页面

是麻雀,但又不完全是麻雀

校园里的麻雀属于麻雀Passermontanus。该种曾被学者称呼为树麻雀(如《麻雀生态学进展》阮向东,),在民间更有诸如霍雀、嘉宾、瓦雀、琉雀、家雀、老家子、老家贼、照夜、麻谷、南麻雀、宾雀、厝鸟、砉鹑、屋角鸟、屋檐鸟等等称呼。如今,“麻雀”一词既可统指雀形目麻雀属下的鸟类,也是Passermontanus的正式中文名称。

麻雀特征

麻雀是中国城市乡村最为常见的鸟类之一。在笔者家乡杭州萧山(对就是那个赘婿之都)方言中,”modiao“(麻雀)甚至常常被用于指代所有鸟类。e.g.愤(ao)怒(nao)的(ge)小(mo)鸟(diao)(●?●)

外表

麻雀雌雄同色,体型短圆,头顶和后颈为栗色,面部白色,双颊中央各自有一块“雀斑”(黑色色斑)。这块色斑,便是鉴别它的一个重要特征。在街边上看见脸上一边一个斑蹦蹦跳跳的小鸟,那就是麻雀了。

校园欺凌事件嫌疑鸟之一

麻雀不光脸上有“麻子”,身体上也有很多。这些深深浅浅的褐色斑点构成了麻雀的保护色,让它完美融入环境之中。

低调而奢华的外套是自然演化而来的生存智慧,更是大自然的艺术结晶

挑战时间

你能找到图中的小麻雀吗?

叫声

运动方式

在地面上时,麻雀通常会采用双足跳跃的方式来移动。相比于其他雀类,麻雀在地面上觅食活动的时间相对更长,相比于行走,跳跃的行动方式可以让它更快地移动躲避,也便于它从地面快速起飞。(注:关于麻雀跳跃和它足部结构的联系等等细节,笔者还在进一步查证中,暂时不加以解释)

芜湖起飞~

当然,在极少数情况下麻雀也会进行双足交替行走。当被追急了甚至还能通过水遁术(人话:游泳)来躲避。一些圈养的麻雀甚至能潜水游一段。

麻雀双足行走(图源腾讯网)

食性

麻雀是杂食性动物。在麻雀的食物中,农作物和杂草种子各占30%左右,剩下的为植物纤维,桑葚果以及各类昆虫等。

年,《生物学报》上刊登了一篇名为《麻雀(Passermontanussaturatus)的食物分析报告》的文章。郑作新,贾相刚,傅守三和王益之四位科学家在解剖了八百来只麻雀之后,终于证明麻雀在农业生产上并不是一种绝对的“害虫”,从而成功为麻雀平反“四害”。

中国国家博物馆里陈列的《麻雀(Passermontanussaturatus)的食物分析报告》复印件,此为bilibili视频截图(“中科院的动物学家都做了点什么?白吃俸禄还是为国为民?”中国国家地理)

四位科学家以及其他研究员在对不同季节,不同成长阶段的麻雀食物进行研究以后,得到了麻雀一年四季的“食谱”。最后发现麻雀虽在夏秋季节会有因农作物成熟食物充足而产生的“暴食”行为,但在农作物未成熟的季节,它们会食用大量的杂草草籽,对于农事后期的杂草生长有一致作用,而在夏季繁殖期,由于雏鸟主食昆虫,对于害虫的防治也有一定的益处。

不过在此之前,作为“四害”之一的麻雀已经遭到了大量捕杀,而许多状似麻雀的小型鸟类在栖息地的种群数量也受到了波及。麻雀至今仍名列IUCN红色名录,级别为无危——注意不是所有物种都在这个名录上的,除非是其种群受到一定威胁。不过,在以郑作新先生为代表的生物学家的奔走呼告下,麻雀最终免于捕杀,而是在乡村城市落下脚,成为今天树梢尖花坛里蹦蹦跳跳的小“校霸”。

所以嘛,人非生而知之者,不过值得庆幸的是,总有那些学界的先驱,把世界变为可知,向无知者揭示真理。或许世界是否真的有尽头是一个无解的悖论,但是人总是前进的,前进着。

参考文献

[1]Wikipedia:麻雀属.URL: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ehuaf.com/hhwh/95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