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多年前的豫园和龙华塔是什么样这个展览
昨天在大众文化艺术中心开幕的“晚清碎影原作展”上,有31张照片出自19世纪末那些远道而来的外国摄影名家之手,从这些照片上可以看到一百多年前的上海城市景观。年发明的摄影,在年进入中国,年就有摄影人哈斯本德涉足上海的记载。年在上海创刊的《中国》杂志(ChinaMagazine)是第一本采用将原版蛋白照片粘贴入册的出版物。随着中外交往增加,贸易的繁荣,上海逐渐发展成远东摄影文化的中心。众多外国摄影名家来到上海,此次展览涉及的李格朗(LouisLegrand)、汤姆逊(JohnThomas)、桑德斯(森泰,WilliamsSaunders)、布莱克(JohnBlack)、坎米奇(HenryCammidge)、怀特(White)等都是其中的代表。随着照相器材的工业化,中国摄影师在上海的商业摄影呈现了第一次繁荣期,宜昌、苏三兴、丽珠、宝记、公泰、耀华等知名照相馆相继诞生。此外,《远东》(TheFarEast)杂志也于年从日本移师上海。图说:摄于年代的《龙华塔》主办方供图(下同)这次晚清上海原作收藏展精选了31张原版蛋白照片。蛋白照片是19世纪下半叶最主要的摄影媒材和技术,蛋白照片是用蛋清混合感光剂制成的照片,年前的老照片大多为蛋白照片,这种照片色彩偏暖色,感光度低,在当时无法以底片放大,而是从底片直接晒印,但稳定性不高,容易受保存环境的影响。蛋白照片具有颗粒细腻、影调丰富的特性。由于其制作复杂价格昂贵,蛋白照片的技艺在20世纪初逐渐失传于国内,留存的多流散于国外,加之多年来的社会动荡,几乎摧毁了国内的原版蛋白照片收藏。此次展出的为近年来从国外回流的精品,它们均具有史料、文物和艺术等多重价值,记录了城市景观、民俗人文,时尚文化、人物肖像等视觉资讯,承载着19世纪摄影科技和技法和媒介,包含了摄影艺术原作的生灵和魅力。它们不仅展现了最早被摄影术记录下的沪上景观,也承载着当年上海摄影艺术生态,不仅为上海的建筑史、艺术史、美术史、文化史、传播史和中外交流史等研究的原版史料,还为上海的文博机构收藏19世纪上海摄影艺术,重构世界摄影史的亚洲脉络,提供了独特的中国视角和研究的参考体系。图说:摄于年代的豫园九曲桥比如有一幅摄于年代的《龙华塔》,作者不知名。上海现存最早的古建筑景观之一龙华塔,相传始建于三国,后多次重建,现状为年依据史料所修缮。展出的这张蛋白照片拍摄于年前,留下了这座承载着厚重上海历史文化的古迹的晚清倩影。还有摄于年代的豫园九曲桥、荷花池和茶楼景象。豫园九曲桥由潘允端始建于年,后多次重修重建。从这张年前的原版照片上依稀看到这些建筑的在晚清时代的风貌。(新民晚报记者徐翌晟)本文来源:新民网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ehuaf.com/hhjz/12661.html
- 上一篇文章: 客厅玄关适合挂什么画,你家需要国画点睛之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