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里治白癜风的医院好 http://baidianfeng.39.net/a_zhiliao/160725/4910787.html

天鹅湖温泉慢城——这是片黄河湿地,向东不远就是黄河的入海口东营。有一股黄河水在快要入海的地方,决定不走了,它弯进了这芦苇荡。不是不渴望大海的波澜壮阔,而是舍不得这蒲这荷……优美的文字,真挚的情怀,安徽作家仇媛媛笔下的高青慢城,向我们徐徐打开一幅绚丽多彩、如花似锦的美丽画卷。前几天,她随《东方散文》组织的全国百名作家走进高青文学采风,遂成此文,与君共赏。

▉安徽仇媛媛

●●●在一个荷月,我来到了山东高青慢城,一个叫“蓑衣樊”的村子。这个在地图上很难找见的地方,却是芦苇荡、荷花淀大事抒情的水乡。

夏日,心是一只候鸟,在找憩息的地方,我随着《东方散文》组织的百名作家采风团,找到了这一片绿色的湿地。

这是片黄河湿地,向东不远就是黄河的入海口东营。有一股黄河水在快要入海的地方,决定不走了,它弯进了这芦苇荡。不是不渴望大海的波澜壮阔,而是舍不得这蒲这荷。一旦归于大海,河水将结束在陆地上的行程,不如先弯进这里,好好地做一场关于田园的梦。

弯进这里的黄河水,将自己沉淀得神清气爽,逐水而生的蒲苇与荷,还有水鸟,一起来经营这属于自己的梦乡。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割下蒲草编成蓑衣、草帽、蒲团、背篓、帘子等,自己用,也销往各地,于是这个村子便拥有了自己的品牌“蓑衣樊”。

拥有“地球之肾”美誉的湿地,一直就是一种奢侈,曾经它们就这么闲着,上千年地大片闲着。闲看朝暾夕月,水光潋滟;闲听鸟鸣风吟,欸乃一声。那偶尔一棹的桨声,是水乡人来接受湿地的奉送,这里的丰富让船工的歌飘得很远。

在现代,湿地更是一种奢侈。上哪儿还能找到这闲着的地方?地不闲着,在肥料和农药的催促下,粮食、蔬菜一茬又一茬;河不闲着,在铁船和渔网的捕捞下,鱼和虾越来越稀缺,水慢慢失去自然色。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人们开始寻找自然,到深山更深处,到江海更远处,能与自然待上一日,是当下人日子里的最奢侈。

于是湿地成了人的钟爱,曾经不懂,以为是浪费,不曾想这是自然的善意。看似无用,却是在保全,这闲了很久的湿地,是在保护天保护地,保护我们心中向往的那一片洁净地。当物质极大丰富时,最贵的便是自然,便是简朴,便是花草香。

于是我们愿意花上数日并千里迢迢寻到这里,只为与这方水土待上一日。

这一天早上五点,我们约好到芦苇荡、荷花淀去“荡舟心许”。夜雨将空气洗得很清很爽,我们向村东的船渡走去,边走边指认村子里的果树,这是苹果,那是山楂,还有那我小时候家家院子里都有的枣树,自然有的我们还得向村民求证,原来那一个个小苹果样的,竟是海棠果。

早就有文友们在竹筏上等了,我们将包放在茶几上,也找了凳子坐下来等,其他的筏子陆续都走了,我们的船家还没来。一文友说,清早坐在这,就已经够奢侈了。另一文友接着道:荷香,深呼吸,你想着香,就能闻到香。因为我们是在芦荡中,远处的荷香是要细细捕捉的。

船开了,我们的心也随之荡漾了。前方是窄窄的水路,两边都是过人头的荷叶、荷花,只是竹筏偏快,我们跟一朵花还没对好眼神,就轻轻地过去了。大家说,既然是慢城,就请船家慢一点,船果然慢了下来。有人吟诵李清照的“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话音刚落,船真的斜进了藕丛里,船家忙着争渡,我们却乐得跟一片荷丛亲近。

大家举起手机、相机,这是现代人与自然亲近的统一的方式,也有人不太欣赏,认为真正的亲近不需要借助工具,只需用心。我倒觉得,既要用心,也要适当辅以工具。感觉只是刹那间的,而照片可以永久地留下。若干年后,翻开照片,仍可以感觉到荷香扑面而来,仍可以将一段经历清晰地还原,而感觉和记忆未必有这么持久鲜活。

我在找一个新的角度,人们镜头里的荷花大都是俯瞰或平视的角度。“正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一粒粒的明珠”,这是俯瞰下的远观;“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这是平视时的近赏。我没有瞄准水面清圆和那清波明艳,我将镜头伸进了荷丛里,瞄准了荷叶下,我想拍“亭亭净植”,想拍荷的内部世界。当你找到一个新角度,一个新的世界也就被你找到了。竿竿荷茎,竟是如此美的线条,它们优雅地向上托举,像在举着一句诗;而荷叶的背面也是线条,呈辐射状圆圆地展开一柄绿伞。荷丛里有初生的喜悦,一个个荷花苞还在静养,像一颗安静的禅心;新生的荷叶卷成筒状,像是握着一只箫管,又像是即将吹起的口琴。这里藏着荷的童年世界,我们在外围放眼望去的只是它的成年。

同行的文友看我在荷丛里找,说:你怎么这么聪明。他仿佛也受了启发,我想他也寻到了一个新世界。这里的光影也很特别,荷叶层层叠叠,日影疏疏落落,天空被荷叶隔成一小片一小片的亮光,而透过荷叶照进来的光,轻柔嫩绿,照得荷茎竿竿如玉。我也拍了一朵绽开的荷花,因为角度放得较低,在我的镜头里,荷叶荷花都举上了天,是那么的超逸清迈,高标出尘,而又不张扬浮气,目中无人。这株荷有高举远慕似的飘逸,又有凝神持守时的静雅。有一种美,在于角度。

就在我们各自与荷神交时,船家争渡成功了,我们只好收拾下情绪,将它交给下一段行程。撑出荷花丛,船进入了开阔的水面,荷叶有被风举着的,也有贴在水上的,这熨帖着的是水面的荷叶妆,就像唐五代时美人额上的梅花妆,而那贴水绽放的荷花,就是惊采艳艳的荷花妆了。

前面远远的是一座拱桥,将那一边的水面圈成了弧形,这样一幅扇面从空中垂了下来,画面三分:一分绿荷,一分流水,一分天空。大家都将目标和镜头,聚到这幅扇面上,风景被镶起来看更有韵味,因为注入了画的精神,还有对于画背后的想象。

小船穿拱而过,想象跟实景照面了,就像一个我遇到了另一个我,意料之中又出乎意外。同样是开阔的水面,是“凭栏十里芰荷香”,我们已到了湿地的深处,到了自然的纯纯地带。不时能看到野鸭戏水,还有鸥鸟从头顶飞过,这都是自然的闲笔,灵动而有趣。不远处是人画的一笔,一只竹筏一半已伸进荷叶丛中,几个女子在戏荷、采荷。赏荷仿佛就要配上“采”的动作,“采”是生活的动作,更是诗意的姿态。“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采莲”成了许多人的一个梦,而此刻梦成现实。

我们在镜头里看着这个梦境:你坐在竹筏上采莲,我在另一张竹筏上看你。这跟刚才误入藕花深处,又是不一样的感觉。经历过后,才能真正地欣赏,如果此时怀着艳羡的心情,就不能完全将自己放到一个欣赏者的位置,也就会错过风景。

再往前,荷花渐少,芦苇渐多,还有密密的蒲草。大家在区分蒲和苇,我忽而想到《诗经》里的句子:“彼泽之陂,有蒲与荷。”高青慢城也恰恰有蒲与荷,蓦地这蒲与荷就染上了一层诗经的色彩。中国人赏景的心情很特别,就是眼前的景若是能找到一句古诗来配它,这景也就成了诗中的景,成了格外“有意味的形式”。人不仅赏了景,也收到了来自古典的慰藉。

或许不少人和我一样,有一份古典的乡愁,当眼前出现那一种情境时,我们至少在精神上感觉,已回归到那时那地。3

本文作者

仇媛媛,网名飞絮飘影,安徽寿州人。

中学高级教师,市级学科带头人,

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第二届全国“十佳教师作家”,

获“淠河文学奖”(散文)、

“中华杯”全国文学大赛一等奖(散文)、

淮南市“十个一工程”奖等。

创作散文、小说、诗歌、剧本余万字,

已出版散文集《飞絮飘影》《大观园群芳谱》

《走在文化边上》《来生做一株木樨花》。

《飞絮飘影》曾两度作为作家出版社精品图书在

《文艺报》(年1-3月份)上推介。

《走在文化边上》获“文学创作图书专著奖”。

鸣谢

摄影李少阳

书法张少华

模特小红

三省吾身荣誉出品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ehuaf.com/hhhy/92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