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故乡荷花的记忆
中医专治白癜风医院 http://health.yealer.com/bdf/m/ 来自故乡荷花的记忆 文/殷著虹 荷花在我的故乡鹤庆县可算是太常见了,而让我第一次认识荷花并爱上荷花是我小时候从中甸(今香格里拉)回到鹤庆的一段往事。那时正值“文革”初期,父母把我和弟妹们寄养在县城我姨父家里,当时刚满10岁的我被转到小学三年级读书。一天,班主任谢老师带我们到城郊东面的一个叫太平的村子里参观“阶级教育”展览,由于去的人都是些城里的孩子,我们走出县城后,见那一望无际的田园风光,大伙都感到很兴奋。特别是我一直都在高原上长大,见到家乡旖旎的水乡景色更是喜出望外。为此,我们男生一路小跑,撒欢在夏日的河畔和田野间,远远把班主任和女生们甩在了后面。 忽然间,一大片在阳光下绽放的荷花展现在我们面前,那是一朵朵鲜嫩火红的花朵,如那一盏盏美丽的神灯,高擎在一派碧绿如油的荷叶上。优雅而动人的场景让我们欢呼雀跃,美丽的花朵更禁不住对我们的诱惑,有个同学立即脱去衣裤跳进水里,很快摘了两朵荷花上了岸。谢老师赶来后批评那位同学不该下水摘花,却又接过荷花闻了闻对我们说:“荷花真好看,味道很清雅。”于是她向我们背诵起古人周敦颐的散文诗《爱莲说》。那时我们都还听不懂,她又一字一句地向我们讲解其中内容。我是第一次听到这样优美、并带着古韵的散文诗,由此也对这位年轻的女老师肃然起敬,在她亲切的教诲中,我隐约知道了做人要像荷花那样,有着高贵的品质、清高脱俗的风骨。没想到这第一次对荷花的邂逅,竟然成了我以后对它的流连和崇尚。 从太平村回来后,我就一直没忘记那荷花的美丽,也还没忘记那一篇情景相融、词语优美的《爱莲说》。可惜那时受政治运动影响,学校教学很不正常,谢老师不敢对我们深入讲解更多的知识和内容,以后《毛主席语录》替代了我们的语文课。但美丽的荷花却牵动着我儿时的心境,在一个星期天里,我邀约班里的一位同学又一次来到那片荷花地,想再看看荷花,更想得到荷花的种子。可是,却见荷花已经凋谢了,这让我有些灰心。当我们向在田地边一位捕捉鳝鱼的大伯讨要荷花的种子时,他便问我们要莲子是用来做药,还是用来吃。那时我才知道莲子既可以入药,还可以作为食品。可当那位大伯听说我们是为了栽种荷花时,他豁然大笑了起来:“没听说过莲子能种出荷花的。”“我们老师说过,莲子可以种出荷花。”我回答。那时我们都把老师的话当作了真理。也许是看我们年幼,或为了满足我们的好奇,那位大伯没再多说,摘了两个莲蓬给我们,我高兴极了,取出莲子带了回来。 有了莲子,到哪儿去种呢?最后我们决定把莲子种到学海里。所谓“学海”其实是鹤庆中学校园内的一片池塘,它被周围高大的垂柳所环抱,池塘中央还有一座亭子。由于当时中学生都去“串联闹革命”了,学校无人看管,那里就成了我们玩耍的好去处。当我们把莲子抛撒到了池塘后,我和那位同学当时还天真地遐想荷花开满学海的美丽场景。 对此,这以后我就多了一件事,每天都到池塘边观看莲子是否发芽,可是等了一天又一天,一直到了冬天还没见池塘里有任何动静。这让我有些失望了,突然有一天来了一群农民,说是要把学海里的水淘干后,用那池塘底下的淤泥做肥料。那时我更失望了,想着那莲子不会有指望了,但却还没死心,每天都来看那些农民们用水车车水。我也更喜欢帮着他们一起踩水车。一位做活的大哥哥见我很关心池塘水下降情况,便问我是不是想等水淘干后,去捕捉池塘里的鱼。而当他得知我期盼莲子发芽的事时,他却笑着对我说:“你能种出荷花来,我们就用不着辛苦种田了。”并告诉我,农田的莲藕是用藕节上芽栽种的,藕节埋进淤泥后还要管理,还要施肥,他们就是为种植莲藕搞积肥的。还说:“你呀只会听老师讲故事,连莲子壳都不去掉,莲子怎么会发芽呢?”尽管听了这位大哥的话使我心里很不是滋味,但我懂得了,荷花的开放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美丽的荷花身后有着农民付出的辛勤劳作。 学海里的水很快被淘干了,整个池塘变成了一个臭气熏天的泥潭。这时又来了更多的农民,他们先把带来的稻草扔进泥塘里,然后又一个个脱去身上的外衣外裤,不顾寒冷走进那泥潭,一个个奋力挥舞着钉耙,用稻草拌和那些黑乎乎淤泥,都被弄得浑身上下都是泥浆。以后他们又背的背、挑的挑,吃力地把那些连带淤泥的稻草都搬运回到农村。连续几天后池塘被清理得干干净净,又再灌满了新水,学海便显得比以往更为幽静了,可我为它生长不出荷花而“望洋兴叹”。有了这次特殊的经历,让我把美丽荷花的风姿与农民的辛勤劳苦联系到了一起,还成为了我儿时抹不去的记忆。从此,在我的心中不仅多了几分对荷花的情怀,还多了一份对农民的敬重。 这年以后,我所在的城镇小学掀起了“教育革命”,学校学制改为了七年,即上完七年的学就算初中毕业,我那时算是高年级的学生了,来到了鹤庆中学里上课,当我每天在经过层层涟漪的学海时,更会使我想起那“花之君子”的荷花。而让我高兴的事是,那年我们终于有了学习用的课本,课本是鹤庆县自己编写的“乡村土教材”,所以在学习时倍感亲切和惬意。其中语文课文中的一篇《我爱鹤庆荷花红》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这篇课文是下乡到鹤庆县农村的上海知识青年写的,课文不仅描写出鹤庆秀美的风光,还写出了知青下乡的感人事迹。结尾的话语至今让我记忆犹新:“像那荷花那样,扎根农村不动摇,用火红的青春改天换地;像那荷花那样,一颗红心向太阳,用革命的精神迎接丰收。”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使我更爱上自己的家乡,更爱上那装点乡村美景的满园荷花。至此,在每年荷花盛开的季节里,我都会像探望自己的亲朋好友一样,走向郊外遍野荷花盛开的场景,去欣赏沐浴在灿烂阳光下的荷花,当看到迎风招展的荷花时,我更会憧憬着美好幸福的未来。更是在毛主席“我欲因之梦寥廓,芙蓉国里尽朝晖”诗句的强烈感召下,那时我还暗暗下决心,等到从学校毕业以后,就在鹤庆县有着荷花的农村中插队下乡。 然而事与愿违。年4月,我母亲把我们兄妹三人带回到了中甸。我也再不能像以往那样去观赏荷花,但故乡荷花却始终绽放在我的心田,我收集学习了一些有关荷花的文章,这使我的语文写作有很大的进步。但我高中毕业以后却未能实现回到鹤庆县农村插队的愿望,而是分配到中甸县大中甸公社下乡,使得我所接触到的是高原的风光和藏民的生活,当我已深深爱上了美丽的雪山草原之后,却没有忘记故乡美丽的荷花。后来在我参加了工作,有了更多条件回到鹤庆,可我喜欢选择在六七月的时间才去,因为之一时期是荷花盛开的季节,每当我再见到了荷花,依然使我感到胸怀坦然、心旷神怡。 是的,我爱荷花。这不仅在于它有着的美丽外在,也不仅在于它富有“出淤泥而不染”的高尚情操,还在于它是我心目中美丽故乡的缩影,凝结了故乡人吃苦耐劳的优良品质,正由于它是纯朴而善良的农民们所栽种出的“水陆草木之花”,所以我对它“香远益清”的人格气质更有着敬意。也正是它那“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美景时刻触动我的灵感,让我在文学写作中喜欢用抒情文字描写美好的家园。从中也让我渐渐认识到,只有热情歌颂那些为我们创造美好风光的劳动人民,才能使自己的思想境界得到提高;也只有把真诚情感倾注于对劳动者的崇敬,才能写出打动人心的美好篇章。 与此同时我总觉得故乡的人是幸福的,他们用勤劳的双手创造出了风光灿烂的美好家园,他们的歌声也就始终荡漾在锦绣如画的风景之中…… 文中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作者近期文章 草原歌声 一路鸟语花香 我是公社的拖拉机手 弟兄姊妹舞翩跹 朝花夕拾童年语 芬芳清明草 同时点亮小花“在看”、“赞”和分享转发 就是对我们最大的支持!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ehuaf.com/hhhy/9201.html
- 上一篇文章: 明人不说暗话,到阅海观荷清凉一夏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