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治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yqyy/140104/4322074.html

宝林观音阁外围尊观音菩萨

端坐莲花座

大雄宝殿上

如来手持莲花

拈花一笑

为何佛菩萨常以莲花示众?

我们看世间其他的花:

或者有花而无果,有花无果;就像牡丹,

这个比喻外道空修无益的苦行,最后得不到实证。

或者是一花多果;就像葫麻,

比喻世间的凡夫,孝养父母,将来报在梵天,受种种的乐,这是一花多果。

或者多花一果;就像桃李,

比喻声闻,声闻修三十七道品,只证无学,得声闻小果。

或者是一花一果的;就像柿子,

比喻缘觉修一远离行,得涅槃。

或者先果后花;就像瓜,

比喻须陀洹先证见道,然后修道。

或者是先花后果;

就像稻子和麦子,这是比喻权教菩萨,先藉缘修,生后真修。

这种种的花果,都是粗花,不足以比喻这个妙法;

只有莲花它是花果同时,处瘀泥而不染,才足以来比喻妙法。

莲华喻菩萨十种善法

一、离诸染污菩萨修行。

能以智慧观察诸境。于一切法。不生贪爱。虽处五浊生死流中。而不为生死过失所染。譬如莲华出于水中。而不为淤泥所染也。(五浊者。劫浊。众生浊。烦恼浊。见浊。命浊也。)

二、不与恶俱菩萨修行。

唯欲灭一切恶。生一善。于身口意。守护清净。不与纤毫之恶共俱。譬如莲华。虽微活滴之水。而不停留也。

三、戒香充满菩萨修行。

于诸戒律坚持无犯。以戒能灭身口之恶。犹香能除粪秽之气。故经云。戒香芬馥。广布充满。譬如莲华开敷。妙香广布。遐迩皆闻也。

四、本体清净菩萨因持戒故。

身心清净。虽处五浊之中。而能无染无著。譬如莲华生时。虽处淤泥浊水之中。自然洁净而无所染也。

五、面相熙怡熙。和乐貌。

怡。喜悦也。菩萨心常禅悦。则面无颦蹙。诸相圆满。见者悉皆欢喜。譬如莲华开时。令诸见者心意快然。而生喜悦也。

六、柔软不涩柔软则随顺。

不涩则无滞。谓菩萨修慈善之行。复于诸法无所滞碍。充于内则形于外。故体常清净。柔软细妙而不粗涩。譬如莲华。体性柔软。而复润泽也。

七、见者皆吉菩萨善行成就。

形相美妙。凡所见者。咸获吉祥。譬如莲华。芬馥美妙。人或眼见及梦见者。皆吉祥也。

八、开敷具足菩萨修行功成。

智慧福德庄严具足。譬如莲华开敷。而其华果具足也。

九、成熟清净菩萨修因既圆。

妙果成熟。而慧光发现。能使一切有情见闻之者。咸得六根清净。譬如莲华成熟。若眼睹其色。鼻闻其香。则诸根亦得清净也。(六根者。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也。)

十、生已有想菩萨初生之时。

诸天人等咸乐护持。以其必能修习善行。证菩提果。譬如莲华初生之时。虽未见花。凡诸人众。咸生已有莲华之想也。(梵语菩提。华言道。)

《摄大乘论》释卷十五记载,莲华有香、净、柔软、可爱等四德,而以之比喻法界真如之常、乐、我、净四德。《华严经》、《梵网经》等都有莲华藏世界之说。于密教有以八叶莲华为胎藏界曼荼罗之中台,又以比喻人之心脏,并表示众生本有之心莲。

《无量寿经》云:“是菩萨(观音菩萨)作是思维,一切有情身中,具有此觉悟莲花,清净世界不染烦恼。”

《大藏经图像》第六卷载《白宝口抄》云:“论凡夫心如合莲花,圣人心似开莲花......”问:何故众生心性譬莲花乎?答:《秘藏记》:莲华部吾自身中,有净菩提心清净之理,此理虽经六道四生界死泥中流转,而不染不垢,乃名莲华部。”

《疏十二》云:“观莲花不观余花耶?”此亦有意,如世莲花处污泥之中,生处虽说恶,而莲花体性清净,妙色无比,不为诸垢所染,凡夫变复如是,虽种种不尽三毒过患无量无边,亦此莲花三昧甚深,果实皆生其中,即是如来平等大慧之光也。”

佛教有“花开见佛性”之说,这里的花即莲花,也就是莲的智慧和境界。人有了莲的心境,就出现了佛性。

慧闻师父慈悲开示:“外境怎么样,取决于我们内心怎么看?如果内心是光明的、清净的,那么看到的就是众生皆有佛性,只是被无明烦恼覆盖,是值得悲悯、需要帮助的;如果内心是阴暗的、冷漠的,那么看到的就是世间的各种问题,既无力面对,也无法解决!”

文字整理

观观

摄影

陈伟

慧君法师:

仁法法师:

仁禅法师:

客   堂:-

▲宝林禅寺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ehuaf.com/hhhy/78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