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白癜风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ht/131225/4316559.html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一个个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画卷正在贵州渐次铺展。

自党的十九大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在广袤的贵州大地,乡村呈现出怎样的变迁?又涌动着怎样的故事?

从今日起,贵州日报天眼新闻“三农观潮”频道启动栏目,记者将用心、用情走进个不同类别的乡村,用手中的笔和镜头带领读者一起去发现乡村之美、感悟乡村之变、探索乡村振兴之路,助力贵州全面推进和美乡村建设,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立春过后,春意渐浓,黔西市洪水镇解放村千余亩油菜花次第绽放,河边柳树也冒出新芽,黄绿相间的稻田形似棋盘,处处洋溢着春的气息。

“再过二十多天,油菜花全部盛开的时候,这里就会游人如织呢!”2月20日,站在村观景台,黔西市洪水镇解放村党支部书记史洪俊说,素有“柳岸水乡”之美誉的解放村,还享有中国十大最有魅力休闲乡村、中国美丽宜居示范村庄等荣誉称号。

千余亩油菜花全部盛开时

解放村已然巨变。从10年前的破旧、坑洼到如今的通畅、美丽,这个位于乌蒙山深处的小乡村,立足自然优美村落环境之“势”,唱响田园“美丽经济”,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大道上,实施“生态立村、旅游活村、科技兴村、产业富村”,成为远近闻名的“美村”“富村”。

农旅融合:粮田美如画 乡村旅游火

连片的油菜花黄灿灿,迂回萦绕的河流两岸是婀娜多姿的垂柳,白墙黛瓦的村庄在油菜花的映衬下静谧而美丽,像极了作家笔下的“诗画乡村”。

初识解放村,是从一张照片开始。“之前从网上了解到这里风景如画,今天特意约朋友实地来看看!果然名不虚传!”贵阳游客李霞开心地说。

“想不到啊,种了一辈子的土地竟然成了景点!”站在田埂上,看着拍照的游客们,种粮大户代远富感慨地说。

山环水抱,土地肥沃,加之沿河两旁柳树多达株,解放村享有“柳岸水乡”的盛名。近年来,该村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

稻谷金黄时(史开心拍摄)

“通过‘油菜-水稻’轮作,不仅提高土地利用率,改善土壤质地结构,实现一地两丰收,还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赏。”史洪俊说,油菜花扮靓了乡村,拓展了旅游项目,激活了乡村振兴“一池春水”。

“随着乡村旅游的兴起,我们种植出的本地红米价格一路看涨,一年赚个6万元没问题。”话语间,代远富满是喜悦。

春赏油菜花,秋闻稻花香。“满目金黄香百里”是解放村每年花美稻香的真实写照,农业为乡村旅游增添了田园风光,旅游为观光农业创造了附加值。村民从未想过,如今种田就是种风景,种田人成了景中人。

“农旅融合”融出乡村振兴好风景。年,解放村接待游客13万人次,旅游创收近万元。全村年人均年收入元。

代远富(左)和村民在田间查看即将收割的稻谷。(史开心拍摄)

眼下,村里正在筹备一年一度的油菜花节,静待客来。史洪俊说,“我们还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实施精品水果采摘园项目,建成了包含葡萄30亩、柑橘70亩的水果采摘园,带动群众就近就业人。”

从卖粮食到卖风景,解放村的发展之路越来越宽。

 城乡融合:返乡“新农人” 就地就业日子红

解放村位于黔西市北部,离城区仅7公里。每逢周末,都有不少市民游客走进乡间田野体验独特的乡村味道。

2月20日,记者走进解放村“荷花香”农家乐,厨房里鸡块落入砧板的闷响、锅铲碰撞油锅的脆响、高压锅发出的嘶嘶声……都在激发着食客的味蕾,“这些都是客人提前预订的,他们专门点名说要品尝我家的特色青椒鸡。”正忙着给客人备菜的老板张勇自豪地说。

张勇告诉记者,农家乐里所有的菜品的原料都是他们自己养殖、种植的,经过原生态加工后给客人呈上,而他炒的青椒鸡色味俱佳,客人都争着指名点着要。

张勇整理厨房

从小在解放村长大的张勇,先后到过贵阳、浙江等地务过工,“辛辛苦苦,一年到头也存不下几个钱。”张勇说,在外务工5年,从一个工厂到另一个工厂,苦和累暂且不说,父母孩子还没顾到。

年,解放村乡村旅游风生水起。看到村子发展起色,张勇在村干部的动员下,回到老家修缮了房子,参加政府组织的厨艺培训后,开起了农家乐。

“油菜花开得多的时候,私家车从村头排到村尾,农家乐都要提起预定才有位置。”张勇告诉记者,仅油菜花盛开的1个月里,就能收入10万余元,“返乡是我做得最正确的决定,这样既能照顾老人,又能管好孩子。”

村民采摘成熟的阳光玫瑰葡萄。(史开心拍摄)

“如今,像张勇一样回到家乡的创业的‘新农人’也越来越多。疫情渐渐散去,城里人到村里游玩的只增不减。我们也在创造更多的就业创业机会,让大家一起建设好村子。”史洪俊信心满满地说。

眼下,油菜花节即将开始,张勇正忙着制作特色菜品,改进菜谱。生意红火、顾客点赞,让张勇信心倍增、干劲更足。

“形”“魂”融合:农民摄影展 提振新风貌

再过不久,一年一度的解放村“农民摄影展”即将开展。“今年将展出68张照片,几乎全部出自解放村40多位农民之手。”刚刚从贵阳拉回画展图片的史开心格外欣喜。

小村庄办起了摄影展,这在当地早已不算新闻,因为他们的摄影展从年就开始了。

史开心(右一)与农民摄影协会会员在村子里举办摄影展

事情还得从主办人史开心说起。随着乡村旅游风生水起,作为摄影迷的解放村村民史开心,为了让更多的人喜爱解放村,曾在村里举办过自己的个人摄影展。

一石激起千层浪。摄影展吸引了众多乡亲的眼球,也让不少农民对摄影感兴趣。

年,在他的带头下,7位“不愁吃,不愁穿,觉得打牌喝酒没意思”的农民自发组织成立了“柳岸水乡农民摄影协会”,成为中国第一个村级农民摄影协会。

“昔日生活孤单的老人、围着锅台转的家庭妇女、无所事事的年轻人,纷纷买相机、买手机主动加入,会员也从最初的两三人发展到了20余人。”史开心说,大家边拍边学,农闲之余,就聚在一起分享交流,好不欢乐。

解放村农民摄影展(史开心拍摄)

左肩扛着锄头,右肩挂着相机。这支具有泥土芬芳的艺术队伍一边缔造着美好生活,一边享受着生活富足后的精神追求,潜移默化提升着全村的精神风貌。

“现在村里打麻将、赌博的人越来越少了,大家激情创造着自己的幸福生活。”史开心说,如今,协会已发展至88人,成为解放村美丽乡村最直观的“形象代言窗口”,也成为解放村靓丽的“旅游名片”。

“好多作品还获国家、省级奖呢!”史开心说,这些年,除了举办摄影展,协会还为当地群众拍下弥足珍贵的全家福,还走进了校园开办摄影课,拓展校园文化空间。

村民们用声声快门定格乡村变迁,用一张张照片串联起乡村振兴的新故事,我们相信,解放村的故事还在继续,乡村振兴的新图景正在一步步实现。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赵勇军吴传娟

编辑邓钺洁

二审金忠秀

三审刘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ehuaf.com/hhhy/122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