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心作对每周一联荷花王凤茹评
鍖椾含娌荤枟鐧界櫆椋庡ソ澶勬湁鍝簺 http://baidianfeng.39.net/a_yufang/150316/4591511.html 全心作对之每周一联 收稿:江中月 本期评委:赵玉军 图文制作:林看云 ●扫码入群全心作对 全心作对 每周一联第9期:荷花 优秀7副: 8.王乃谦 叶承玉露,花带仙风,出尘不是凡间客; 果证因缘,心轻富贵,忘世犹传洞府歌。 简评:起承转合自然,对仗工稳,写出了荷花的姿态美以及内在品格。 9.秋水文澜 池沼扶疏,看月榭飞花,叠叠层层,荷乡入梦。 溪桥锁碧,观藕蓬擎盖,舒舒卷卷,莲叶浴波。 简评:观赏者从不同的角度所看到的荷花及荷塘的景色,叠字的运用形象。 46.蒲公英 粉面绿裳,亭亭袅娜清波上; 芳心寂影,淡淡从容晚照中。 简评:言简义丰,形象生动。写出了荷花的外在美与内在美。 48.江中月 蜻蜓曼舞,欣小角初萌,半亩方塘生绿意; 翠碧浮香,恰花苞正媚,一池仙子着红妆。 简评:此联用词讲究,颜色词用得极佳。 58.清风 入世秉虚心,若是立身先立品: 凌波非傲物,原来无欲便无私。 简评:荷花有“出淤泥而不染”的品质,有“廉洁”和“洁身自好”的寓意,此联的“立身”“立品”“无欲”“无私”写出了荷花的高贵品质。 59.董振亮邯郸 无枝虽不傲霜,花正初红,醉风和月弥香远; 有盖可堪听雨,叶犹透碧,逸品仙身濯水清。 简评:形象自然,有身临其境之感,尤喜下联。 64.梁绍龙定兴 最爱是晴柔,有蜻蜓顶立、锦鲤环游,月色满塘开并蒂; 钟情于洁净,看碧伞朝天、红樱照水,蛙声一曲伴清香。 简评:直接入手,中间铺排有致,采用自对手法,所取物象与荷花都有联系,唯“并蒂”与“清香”结构不同。 问题联 3.京廊人家 池张绿伞清凉爽, 玉立仙童粉面香。 “清凉”并列 5.杨兴满 馨风送爽,菡萏飘香香溢远; 夏日倾情,青荷摇绿绿昂扬。“溢远”与“昂扬”结构不同 29.如是观 莲叶接天碧; 荷花映日红。 差不多算直接套用原句 36、王发赞 碧叶璇花,玉立亭亭,出水仙姿迷客醉; 红苞翠盏,瑶璠楚楚,沐霞俏媚映波光。 客醉、波光词性与结构不同 37.石圣茂 蕊呈尖角蜻蜓立; 根入污泥白玉伸。 注意词的结构 60.李同山(廊坊) 淤泥不染青枝秀, 污浊无沾红蕊香。 “淤泥”偏正,“污浊”并列 成联全部作品 1.马耀发 维美誉无污,绿衣掩笑清香远; 出淤泥不染,粉面含情秀格高。 2.静园飞雪 半池绿叶迎风舞; 几朵红花带露羞。 4.郑志刚 藏根污水间,不染淤泥,依依碧伞擎天下; 抱子浊池内,还凝清露,楚楚纤身宛梦中。 6.海之恋 片片青裳萦粉态; 悠悠碧水照仙姿。 7田野牧歌 品质洁高,不愧花中君子; 姿容绚丽,更迷池畔骚人。 8.王乃谦 叶承玉露,花带仙风,出尘不是凡间客; 果证因缘,心轻富贵,忘世犹传洞府歌。 9.秋水文澜 池沼扶疏,看月榭飞花,叠叠层层,荷乡入梦。 溪桥锁碧,观藕蓬擎盖,舒舒卷卷,莲叶浴波。 10.王桂芝 出水娉婷尘不染; 临风俊逸俗难沾。 11.刘克宽 春来玉女,含羞带怯情苞闭; 夏至碧波,露笑怀娇趣叶开。 12.周子秀 碧叶凝珠珠滚翠; 红葩映水水含香。 13,周俊, 一池莲洁迎风展; 半朵花香顺水游。 14.简红波 不染风尘,含香嫩蕊承晨露; 难遮月影,出阁红莲著旧衣。 15.李正文 蛙作圆床鱼作伞, 风当云手露当杯。 16.傅士文 将水网冲开,笑捧纯心连地气; 把霞衣织就,欣铺彩梦展天资。 17.幽若兰 出泥君子呈优态; 不染纤尘入佛心。 18.一缕柔风 月色荷塘,听取蛙声一片; 孤蓬瘦影,堪留雨意十分。 19.刘敏涵 三分冷艳,玉体娉婷临暑秀; 几许清高,冰魂曼妙向空翩。 20.老徐 碧玉清心,莲叶擎接天绿盖; 胭脂醉眼,荷花献照水红包。 21.燕树志 月影千秋,赏莲三夏艳; 荷塘十里,出水一池香。 22赵同义 花似彩云池里舞; 叶如明月水中游。 23看云出岫 亭亭翠盖朝听雨, 款款红衣晚送香。 24.赵金贵 花香醉客碧湖美, 叶影迷人红日娇。 25孙秀菊 漫舞罗裙风作秀, 高擎细伞水乘凉。 26武宗英 绿叶轻轻浮水面; 红花婉婉立波心。 27.杨焕荣 馨风皴碧水; 粉面映炎光。 28.胡东华 叶展一池碧; 花开半夏香。 30.雪静道人 月染罗衣,幽香溢夜; 风翻玉伞,碧色接天。 31.毛继锋邯郸 翠叶摇风,玉伞三千封碧水; 琼苞浴露,红云一抹锁香魂。 32.如如 暗香每托清风挹; 心事闲邀皎月听。 33.张志敏 细雨香飘,水上佳人尘不染; 清波玉立,花中君子浊难侵。 34、杨敏 碧伞霞衣映水中,仙风缓缓; 香魂玉质弥天下,禅意悠悠。 35.杨淑英 亭亭立碧池,红抹娇颜,翠妆雅貌; 淡淡开炎夏,冰清瘦骨,玉洁纤身。 38.烟雨嘉宾 花开水面,纤尘不染; 根在泥中,风雨无惊。 39.子牙情 伞荫鱼虾戏, 荷擎蜓蝶簪。 40.一枝莲 青蛙擎绿伞; 粉蝶恋红衫。 41.王爱民 六月芳华,水边春色,鲜洁能生诗意动; 千溪翠盖,塘畔天香,清芬自有素心来。 42.草木本心 风微影曳,濂溪踽踽爱青盖; 水阔雨萧,根柄婷婷出碧漪。 43.阿宝 欲修清洁堪成梦, 挣出污泥只为莲。 44.马永平 新荷羞露颜,撑伞问蜻蜓,谁是夏仙子? 芳影醉游客,浮香迷蛱蝶,自称睡美人。 45.张玉波 惟愿世风清,方消块垒精神爽; 不嫌泥水浊,独守操行品位高。 46.蒲公英 粉面绿裳,亭亭袅娜清波上; 芳心寂影,淡淡从容晚照中。 47.盈盈 一脉清香出水; 几分禅意超然。 48.江中月 蜻蜓曼舞,欣小角初萌,半亩方塘生绿意; 翠碧浮香,恰花苞正媚,一池仙子着红妆。 49.齐香沧州 伫立泥潭身自净; 轻摇水面影更娇。 50.相忘江湖保定 出淤泥时,含羞欲展拳掌; 经和风后,顿悟还生佛心。 51.赤英廊坊 我把真情融夏水; 你将爱意铸佛心。 52.马迎利(雄县) 最爱蜻蜓能善舞 还欣碧水荡晴柔 53.郎红文廊坊 朵朵冰清,出污泥而不染; 亭亭玉立,濡晓露自生香。 54.曹国清(保定) 亭亭雅艳如虹落; 朵朵清香远蝶来。 55.简红波(石家庄) 娇姿静冶亭亭立; 粉脸微羞脉脉藏。 56.周子秀(廊坊) 碧叶凝珠珠滚翠; 红葩映水水含香。 57.杨子辉(永清县) 抱蕊含珠香透岸; 招蜂聚墨纸存身。 58.清风 入世秉虚心,若是立身先立品: 凌波非傲物,原来无欲便无私。 59.董振亮邯郸 无枝虽不傲霜,花正初红,醉风和月弥香远; 有盖可堪听雨,叶犹透碧,逸品仙身濯水清。 61.郭艳芬廊坊 田田露叶足迷人,更遑论七窍心孕,状元笔擎,照影凌波诗一首; 湛湛清漪与涤垢,肯萦怀头上柳招,身边鳞戏,蛙鸣蝉噪闹千般。 62.毛继锋邯郸 翠叶摇风,玉伞三千封碧水; 琼苞浴露,红云一抹锁香魂。 63.白江涛廊坊 君以洁身离泥水; 佛将粉面孕禅心。 64.梁绍龙定兴 最爱是晴柔,有蜻蜓顶立、锦鲤环游,月色满塘开并蒂; 钟情于洁净,看碧伞朝天、红樱照水,蛙声一曲伴清香。 全心作对 诗词中的荷花 ◆莲花,又名荷花、芙蕖、菡萏、水旦、草芙蓉、水芙蓉、六月春、中国莲、六月花神等。荷花入诗,情彩飞扬,雅俗共赏。 1.君子之花。周敦颐说,“莲,花之君子者也”。清代叶申芗《荷叶杯·盆莲》:“双心千瓣斗鲜奇,出水不沾泥。试问花中何比?君子,风度胜张郎。碧纱窗下晚风凉,花叶两俱香。”这一朵并蒂莲开得鲜奇,送来花香,出水不染,它难道不是君子形象的写照?“秋至皆空落,凌波独吐红。托根方得所,未肯即从风”(隋·弘执恭《秋池一株莲》),诗人笔下的莲花,独立坚强,令人钦佩。宋代诗人苏辙更为追慕莲的高洁:“白莲生淤泥,清浊不相干”(《盆池白莲》),“开花油水中,抱性一何洁”(《和文与可菡萏轩》)。 2.佳人之花。用莲花代表佳人形象也是古代诗词中常见的。王昌龄《采莲曲二首》(其二):“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荷叶罗裙,人面荷花,浑然一体,相映成趣,乍一看去,几乎分辨不清孰为荷叶,孰为罗裙,哪是荷花,哪是脸庞。她,就是诗人的梦中情人。再如宋代杜衍《莲花》:“凿破苍苔作小池,芰荷分得绿差差。晓来一朵烟波上,似画真妃出浴时。”写的是莲美如画,如出浴的真妃。 3.爱情之花。由于“莲”与“怜”同音,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如南朝乐府《西州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莲子”即“怜子”,“青”即“情”。这里虚实结合,谐音双关,表达了对所爱的男子深长的思念。孟郊的《怨诗》以痴心傻气的想象来抒发女主人公愁苦深重的相思之情:“试妾与君泪,两处滴池水。看取芙蓉花,今年为谁死!”滴泪成池,泪淹芙蓉,见证爱情,此等痴心透骨的情语非性情中人断不能说出。 4.怀旧之花。唐代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夜深人静之时,诗人置身荷香美景,欲抚琴弦,却恨无知音共赏。元代王翰《题败荷》:“曾向西湖载酒归,香风十里弄晴晖。芳菲今日凋零尽,却送秋声到客衣。”诗人借败荷之声传送到旅人的手段,把怀人写得凄楚动人。 5.清闲散淡之花。孟浩然的《夏日南亭怀辛大》抒写诗人夏夜水亭纳凉的清爽闲适和对友人的怀念之情。“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感此怀故人,中霄劳梦想。”一、二两句遇景入咏,融情于景。夕阳西下,素月东升,“夏日”可畏而“忽”落,明月可爱而“渐”起,一快一慢凸现诗人的愉悦心理。三、四两句即事抒怀,活灵活现。诗人沐浴之后,洞开亭户,披头散发,靠窗而卧,逍遥自在,令人羡慕。五、六两句细化身心快感。清风送爽,荷花飘香,如丝如缕,沁人心脾;翠竹滴露,清脆悦耳,如丝如筝,清幽绝俗。写荷以“气”,写竹以“响”,意境幽深静谧,情调高雅别致,荷香和佳竹巧妙地烘托出诗人悠然自得,闲适自乐的素淡情怀,为下文抒发诗人渴盼知音,怀想故人创设了氛围。 6.青春意趣之花。王昌龄的《采莲曲二首》(其二)刻绘田田荷叶之中、艳艳荷花之下采莲少女的美丽形象,意境优美,情调欢快。“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一、二两句写诗人伫立凝望,人花一体,难以分辨的情景。罗裙舒展,绿如荷叶,宛见采莲少女亭亭玉立之姿;笑脸相迎,艳若荷花,如睹采莲少女欢声笑语之态。荷叶罗裙,人面荷花,浑然一体,相映成趣,乍一看去,几乎分辨不清孰为荷叶,孰为罗裙,哪是荷花,哪是脸庞。这些采莲女子简直就成了美丽大自然的一部分,或者说竟是荷花精灵!三、四两句写诗人眼花缭乱之际,走神错意之时的意外发现,展示青春少女的无限活力。采莲少女与绿荷红莲融为一体,忽然不见踪影,诗人踟蹰怅惘,惊奇不已。可是,没过多久,莲塘之中歌声四起,热闹非凡,诗人这才恍然大悟,原来那些“看不见”的采莲女子仍然在这绿叶红花的荷塘之中,仿佛是和诗人这样的观望者开了个玩笑。这群江南女子啊,聪明美丽,天真活泼,出没绿波红花之中,歌唱劳动,歌唱生活,充满着青春活力。从她们身上,我们看到了一种如荷飘香,如花美丽的青春风采。 7.相思愁苦之花。孟郊的《怨诗》以痴心傻气的想象来抒发女主人公愁苦深重的相思之情。“试妾与君泪,两处滴池水。看取芙蓉花,今年为谁死!”两地相思的闲愁苦恨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也是没大小,没体积,不具形象的东西,测定起来很不容易,可是诗中女主人公却异想天开:试把我们两个人的眼泪,分别滴在荷花池中,看一看今夏美丽的荷花被谁的泪水浸泡而死。显然,在她心目中看来,谁滴的泪多,谁的泪更苦涩,荷花就将为谁而“死”,那么,谁的相思之情更深,自然也就测定出来了。比试滴泪,滴泪成池,泪淹芙蓉,见证爱情,此等痴心透骨的情语非性情中人不能设想。出污泥而不染的“芙蓉花”成了男女主人公相思离情的可靠见证。李商隐的《板桥晓别》化用典故,抒写情人的离别苦情。“回望高城落晓河,长亭窗户压微波。水仙欲上鲤鱼去,一夜芙蓉红泪多。”一、二两句远眺近观,点明离别的时间、地点和朦胧奇幻的环境氛围。三、四两句分别化用典故写行者和送者。“水仙”句暗用琴高事。《列仙传》上说,琴高是战国时赵人,行神仙道术,曾乘赤鲤来,留月余复入水而去,诗人此处把远行之人比着乘鲤凌波而去的水仙,化实为虚,奇幻天真。“红泪”句暗用薛灵芸事。据《拾遗记》记载,魏文帝美人薛灵芸离别父母登车上路,用玉唾壶承泪,壶呈红色,到了京师壶中泪凝如血,诗人此处将送行者(女主人公)暗喻为水中芙蓉,以表现了她的红润美艳;又由红色芙蓉进而想象出它的泪也应该是“红泪”。这样,一朵艳艳芙蓉勾画出了俏丽佳人泣血神伤的情景。 “芙蓉”又称为“荷”、“莲”。“芙蓉”给人的印象往往是极娉婷,极高洁的,容易让人想起“出水芙蓉”、“芙蓉仙子”般的绝代佳人。 而芙蓉作为意象,被文人骚客运用于诗歌中,则大体可分为三大类象征义:一是取荷美好形象营造一种雅致的景象,或宁静或欢愉;二是取败荷的形象营造一种衰败意境,或对逝去光阴叹惋,或对生活环境破败惋惜;三是取“芙蓉出污泥而不染”的品质,托物言志,寄寓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节操。 图片:网络制作:林看云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ehuaf.com/hhzp/9091.html
- 上一篇文章: 莲花各学校开展ldquo保护环境
- 下一篇文章: 一线萍乡市莲花生态环境局开展乡镇污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