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治疗白癜风的医院在哪 http://m.39.net/pf/a_4540736.html

《下乡养儿》的责编是个高高个子的姑娘。她每天都把自己打扮地很美,穿着精心挑选的好看连衣裙,甩着大长腿来找我们讨论书的策划和营销。我们都不爱待见她,女人的嫉妒心就是这么强大:我们最讨厌的,就是这种腿比我们的脸还要高的女人。办新书首发式的那天老天黑着一张脸,她守在门口等着嘉宾。活动快开始的时候人群蜂拥而至,她就把堆在一旁的七八个包都背在自己身上,稳稳地站在旁边,让出地方给别人坐。不知道为什么,那天的我们忽然觉得她其实是一个美丽的钢铁女战士。今天,小编就跟你分享一篇她写出的编辑手记。她从这本书的读者,变成了它的编辑,或许就像她说的,编辑的“贱”在于样书捧在手里的一刻,出书路上的千辛万苦似乎按下了删除键,一键消除得无影无踪。

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

黄珊珊

读者·编者

年是我研究生毕业正式入行做编辑的第十个年头,逢十嘛总要碰上点大事,于是一开年就“撞”上了《下乡养儿》这样一本重磅图书——虽不是名家巨著,却颇为“特别”:未出版已先引发争议,又被社里列为“重点”,身为责编与有荣焉的同时,责任与压力自是重大。

然而最特别之处在于,我先是《下乡养儿》的读者,一口气读完《读库》上下两期连载,几乎是紧接着就接到了做本书责编的任务——“无巧不成书”嘛。多年做书无论投稿还是约稿都是以“编辑”身份读到书稿,而平常作为读者读的书又都是已出版的,像这样先读而后编,还真是头一遭。因而在为这本书忙活的几个月里,我常常回忆最初作为读者读到这个故事的感受与感动,希望给自己更多灵感与思路。不忘初心,先做一个合格的读者,爱书而做书,这大概是这本书对于从业十年的自己最大的意义和最好的纪念。

编辑的“贱”在于样书捧在手里的一刻,出书路上的千辛万苦似乎按下了删除键,一键消除得无影无踪。做书如养儿,数月努力,呱呱坠地的新书即将面对读者的检验,忐忑是有一点的,更觉感恩与荣幸的是,能和亲爱的读者分享关于这本书的点滴感悟。

一本好书·一面镜子

俗话说孩子是自己的好,编辑夸自己的书也没什么公信力可言,但还是想说说我心目中的好书,应该是一面镜子,照见内心真实的一面。《下乡养儿》就是这样一本书,其实下乡,养儿,都是外在的“壳”而已,读者可以没下过乡,没养过儿,但并不妨碍被一段“别人的”人生历程所打动:成长的酸甜苦辣人人皆有,在某一个点上回头看,肯定有所感触体悟。比如读到天天怕这个怕那个,我想起自己小时候曾经毫无理由地害怕过邻居,害怕过高年级的学生,儿童心理学、教育学上关于恐惧有专题的研究。后来我是如何克服这些恐惧的已不记得,然而童年阴影的存在对人是有影响的。虽然进入社会性格会改变和完善,但怯懦、软弱、经不起失败等都还是我身上的弱点。很多读者也都分享过类似的感想,这本书虽只是个案,但折射的成长、教育中的缺失和问题却属于一代人。关于反思教育的话题越来越多、越热,《下》或许是偶然地,但却恰好切中了这一广受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ehuaf.com/hhzp/58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