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名家如何卖字画
收藏虽无捷径,但给您一点点建议或参考,也许可让您少走些弯道! 推荐 “大幅六两,中幅四两,小幅二两。书条、对联一两。扇子、斗方五钱。凡送礼物、食物,总不如白银为妙。公之所送,未必弟之所好也。送现银则心中喜乐,书画皆佳。礼物既属纠缠,赊欠尤为赖帐。年老神倦,亦不能陪诸君子作无益语言也。画竹多于买竹钱,纸高六尺价三千。任渠话旧论交接,只当秋风过耳也。乾隆己卯,拙公和尚属书谢客。” 郑燮《行书金农诗横幅》 第一段开门见山,明码标价: 大幅六两,中幅四两, 书条对联一两, 扇子斗方五钱。 郑燮《行书七绝诗》30X17.9cm扬州博物馆藏 第二段说别送礼,直接给银子: 凡送礼物食物, 总不如白银为妙。 盖公之所送, 未必弟之所好也。 若送现银,则中心喜乐, 书画皆佳。 行书论书斗方 第三段说不能赊账,也不陪聊天: 礼物既属纠缠, 赊欠犹恐赖账。 年老神疲, 不能陪诸君子作无益语言也。
郑燮《行书论书轴》X92.8cm纸本扬州博物馆藏 最后附诗一首,强调买卖双方的两厢情愿: 画竹多于买竹钱, 纸高六尺价三千。 任渠话旧论交接, 只当秋风过耳边。 郑燮行书横幅《吃亏是福》 都说郑板桥有“三真”:真气、真意、真趣。在润格问题上,倒也体现得淋漓尽致。 《竹石图》 郑燮《兰竹图》 郑燮《墨竹图》 郑板桥的笔榜是乾隆二十四年所定,当时郑板桥一大幅画,价值约近一亩良田。郑板桥的坦诚布公,将遮遮掩掩的文人酸腐之气一扫而空,谈钱可以不伤感情。鄙夷者有之,赞许者有之,诋毁者有之,但更多的人却在微微一笑中接受了书画市场的这一悄然变化。 欢迎 从做木匠的时候起,齐白石就靠手艺吃饭,所以他卖画卖印从不耻于要钱。齐白石最早的润格是年清末诗人樊樊山给他定的篆刻润例: “常用名印,每字三金,石广以汉尺为度,石大照加。石小二分,字若黍粒,每字十金。”这张润格在远游十年中一直使用。再往后是吴昌硕为他定的润格:四尺12元,五尺18元,六尺24元,八尺30元,册页摺扇每件6元。 《发财图》行书成扇水墨纸本 定居北京后,齐白石多自定润格,在他客厅里,长期挂着年写的一张告白: “卖画不论交情,君子有耻,请照润格出钱。” 年作《桃》立轴设色纸本 同年还有一张告白: “花卉加虫鸟,每一只加10元,藤萝加蜜蜂,每只加20元。减价者,亏人利己,余不乐见。庚申正月除十日。” 《紫藤蜜蜂》扇面设色纸本 齐白石卖画卖印,从不讲情面,除极个别亲友外。不论是谁,都要照价付酬,不能赊,不能减。齐白石有时请别人(如樊樊山、林纾等)写序文、题辞或纪念文章,也都依照对方的润例付酬,所谓“好朋友,明算账”,一点也不含糊。 一笔虎(钤正大光明印)附齐白石篆刻“乐寿老人”印一枚 但他决不为钱而放弃自己的艺术追求。初到北京、还租住在法源寺时候,就写过这样一个告白: “余年来神倦,目力尤衰。作画刻印,只可任意为之,不敢应人示……作画不为者:像不画,工细不画,着色不画,非其人不画,促迫不画。刻印不为者:水晶、玉石、牙骨不刻,字小不刻。印语俗不刻,不合用印之人不刻,石丑不刻,偶然戏索者不刻。贪画者不归纸,贪印者不归石,明语奉告。濒生启。” 《接福图》 这段告白显示了齐白石孤傲不同流俗的一面,画要卖钱,但不丧失基本的自由,不能被人驱使。诚然,为了挣钱,他有时也不得不迁就顾主,但正是靠了对艺术自由、个人志趣和独立人格的追求,才成就了他的杰出艺术。 年作《秋柿工虫图》 抗战期间,齐白石厌于日伪人员的纠缠,对卖画卖印有所控制。年,曾在大门上贴出一张告白: “画不卖与官家窃恐不祥告白:中外长官要买白石之画,用代表人可矣,不必亲驾到门。从来官不入民家,官入民家,主人不利。谨此告知,恕不接待。庚辰正月八十老人白石拜白。” 《鸡冠花图》镜心设色纸本 不是不卖画,而是明言不愿意和日伪人员打交道。这样的告白,无一不表现了白石老人的勇气和胆量。 《松柏高立·篆书四言》 他在七十多岁时,因苦思作画而少休息,说:“病倦交加,故将润格增加。”在他家的客厅里,挂着他亲笔书写的稿费标准,明码标价,一清二楚。 余年七十有余矣,苦思休息而未能,因有恶触,心病大作,画刻日不暇给,病倦交加,故将润格增加。自必叩门人少,人若我弃,得其静养,庶保天年,是为大幸矣。白求及短减润金赊欠退换诸君,从此谅之,不必见面,恐能病急。余不求人介绍,有必欲介绍者,勿望酬谢。 齐白石画虾 某天一人来求画,但数数荷包里的钱,只够买一只半虾,但他想得到齐白石亲笔画的两只虾。齐白石说:“我一生受苦,从童年至今,所以钱对我来说是很重要的。没钱,怎么生活呢?”然后接过钱说:“放心,一定让你满意。” 齐白石画虾 随后,齐白石挥笔作画。先画了一只正在水边嬉戏的虾,活灵活现;又在旁边,画了一只在水面上只露出上半身的虾,下半身被层层水波挡住,惟妙惟肖。两人皆大欢喜。 齐白石画虾 齐白石就这样巧妙地满足了来客的要求,同时又严格遵守了自己拟定的稿费标准。 欢迎 楹联:同堂幅 屏风:四尺至五尺每幅二元,六尺三元,七尺四元,八尺五元,丈十二元,丈二尺十四元。 琴条、横披:同屏风。 年作幽谷云烟图书法成扇 团扇:每柄一元,折扇倍之。 名刺:每字一元。 书眉、册首、铜牌:半于名刺。 榜书、斋额:每方尺二元,至三尺者每尺三元。 册子:每页一元。卷子:每尺一元。 寿屏:每堂百元。 金石题跋:每通三十元。 索好碑志寿文及诸杂文者其值别议。 书碑志:别议。 爲索篆隶者:视原直加倍。 泥金笺:加倍 堂福屏联书:来文者加倍 磨墨费:原直十之一 收件处:四马路麦圈震亚书局;北四川路清云里五弄底安定里二十五号清道人寓;上海各大纸号;南昌张宝楼 年3月16日晨医院,享年74岁。胡小石先生有遗言:藏书赠南京大学图书馆,所藏文物捐赠南京博物院。 欢迎 沙孟海订润格时还不到30岁,润格里涉及的书、印、文,即使是久负盛名的艺坛老手,亦不敢贸然以书印文三项同时面世,足证英年才高的沙孟海勃勃雄心,他晚年以一手高迈浑厚的榜书独步艺坛实非无由。 沙孟海润格: 凡书:楹帖修四尺者银三元,四尺以上尺益二元。屏风四尺者扇银二元,四尺以上尺益二元。横幅称是。署书以字计,尺以内字二元,尺以外倍之,大逾四尺九倍之。碑版每百字十元,不逮百字视百字。盖额十元。卷册方一尺二元。便面二元。金笺益什之二。作籀篆倍之。童佣研墨之资什之二。 凡印:花乳石字二元,象齿倍之。过大过细亦倍之。水晶贞玉之属不应。 余年未三十,胸无墨气,赧颜粥文,必遘世訾。然索者既伙,辞之不获,而一文之成,动彻昏晓,其为艰苦,视上二者何啻什倍。夫夺作书治印之时以为文辞,而不获与作书治印同其劳酬,亦事之不平者也。书印约讫,殿以文约。 凡文:寿言哀之属六十元。传志百元。短章碎杂十元。 欢迎 贾平凹先生是著名作家,在字画方面亦有自己韵致。他在自己的润格中提到“认钱不认官,看人不看性;一手交钱,一手拿货”,也算是实在的话语。而一句“生人熟人都是客,成交不成交请喝茶”,也大有“买卖不成仁义在”的雅量。 贾平凹润格: 自古字画卖钱,我当然开价,去年每幅字仟元,每张画仟五,今年人老笔也老,米价涨字画价也涨。 一、字斗方仟元,中堂仟伍; 二、匾额一字伍佰; 三、画斗方仟伍,条幅仟伍,中堂贰仟。 官也罢,民也罢,男也罢,女也罢,认钱不认官,看人不看性。一手交钱,一手拿货,对谁都好,对你会更好。你不舍得钱,我舍不得墨,对谁也好,对我尤其好。生人熟人都是客,成交不成交请喝茶。 上述各名家的润格 写得有声有色,意味深长。 读起来让人忍俊不禁, 也让人肃然起敬, 概而言之, 艺术家们应对自己的作品 有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 同时,我们也应 尊重艺术家的劳动成果!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ehuaf.com/hhzp/1316.html
- 上一篇文章: 这条裙子卖4万2,老板还说是打七折的价
- 下一篇文章: 桐岭一起贩毒案牵出多名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