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赏析丨古诗中的四时之景之秋百度汉语
北京皮肤病医院哪些好 http://pf.39.net/bdfyy/bdfjc/160306/4781490.html 自宋玉在《九辩》中留下“悲哉,秋之为气也”的名句后,悲,就成了秋的一种色调,一种情绪;愁,也就成了心上的秋了。 诗人或借景抒写寂寥之情,或对着秋爽的天气抒发壮志豪情。当诗中出现“秋”,诗人的情感往往就有迹可循。 那么,秋天的意向又有哪些?我们在学习中由如何凭借诗中意向探寻诗人的情感呢? 跟着小语一起去探索吧! 暮江吟 白居易〔唐代〕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白居易纯粹写景的作品很少,这是一首颇为人称道的小诗。全诗构思妙绝之处,在于摄取了两幅自然界的画面。一幅是夕阳西沉、晚霞映江的绚丽景象,一幅是弯月初升,露珠晶莹的朦胧夜色。这首诗渗透了诗人自愿远离朝廷后轻松愉悦的解放情绪和个性色彩,因而又使全诗成了诗人特定境遇下审美心理功能的艺术载体。 山居秋暝 王维〔唐代〕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这首诗为山水名篇。全诗将空山雨后的秋凉,松间明月的光照,石上清泉的声音以及浣女归来竹林中的喧笑声,渔船穿过荷花的动态,和谐完美地融合在一起,给人一种丰富新鲜的感受,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的创作特点。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田园并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以自然美来表现人格美和社会美。 峨眉山月歌 李白〔唐代〕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此诗是作者李白于开元十三年出蜀途中所作。诗从“峨眉山月”写起,点出了远游的时令是在秋天。次句“影”指月影;是说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不仅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诗中连用了五个地名,为读者展开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无处不渗透着江行的经验和思友之情,无处不贯穿着山月这一具有象征意义的艺术形象它把广阔的空间和较长的时间统一起来。 野望 王绩〔唐代〕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这首诗写的是山野秋景。全诗于萧瑟怡静的景色描写中流露出孤独抑郁的心情,抒发了惆怅、孤寂的情怀。傍晚时分,夕阳西下,天边满是烟霞,诗人独自一人登上东皋极目远望,左右徘徊不已,心里默默念着曹操《短歌行》中的诗句——“绕树三匝,何枝可依”。“薄暮”交代时间,渲染气氛,“东皋”点明地点,“徙倚欲何依”表明心态,复杂抑郁。这两句看似平平淡淡的叙述,却把作者的孤寂苦闷的心绪交代的一清二楚。 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 朱敦儒〔宋代〕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古人登楼、登高,每多感慨。这首词一开始即写登楼所见。在词人眼前展开的是无边秋色,万里夕阳。秋天是冷落萧条的季节。 秋词二首·其一 刘禹锡〔唐代〕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刘禹锡的《秋词》,一反常调,热情讴歌了秋天的美好。《秋词》是诗人被贬朗州后的作品。诗人开篇,断然否定了前人悲秋的观念,表现出一种激越向上的诗情。“胜春朝”是诗人对于秋景最为充分的认可。“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诗人抓住秋天“一鹤凌云”,这一别致的景观的描绘,展现的是秋高气爽,万里晴空,白云漂浮的开阔景象,蕴涵深意,它给予读者的,不仅仅是秋天的生机和素色,更多的是一种高扬的气概和高尚的情操。 又到了做笔记的时候啦~古诗里和秋天有关的意象可别忘记下来哦!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ehuaf.com/hhzp/11324.html
- 上一篇文章: 这就是网红卖的汾老大五粮液荷花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