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殿风来暗香满张大千嫡孙张本献荷花
图片说明:张大千 东方网记者王一茗10月7日报道:张大千是二十世纪中国画坛最具传奇色彩的国画大师,无论是绘画、书法、篆刻、诗词都无所不通。早期专心研习古人书画,特别在山水画方面卓有成就。后旅居海外,画风工写结合,重彩、水墨融为一体,尤其是泼墨与泼彩,开创了新的艺术风格。 图片说明:张大千笔下的荷花 张大千在花卉画中以荷花画居多。他认为,中国画重在笔墨,而画荷是用笔用墨的基本功。他还认为画荷与书法有着密切关系。故此,张大千画荷的作品不但年年有,而且不断推陈出新,其笔下的荷花婀娜多姿、随风摇曳、气势磅礴,形成驰名中外的“大千荷”。 徐悲鸿曾说:“张大千的荷花,为国人脸上增色。”张大千在数十年的艺术生涯中,经过不断的探索与努力,使“大千荷”在中国美术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 图片说明:张大千嫡孙张本举办“溪客寄梅丘”个人画展 “先生归去后,谁坐此船来。”年正是张大千诞辰周年,为纪念祖父,旅美画家、张大千的嫡孙张本于9月15日至10月15日在美国拉斯维加斯举办“溪客寄梅丘”个人画展。此次画展是张本作为画家第一次展出其绘画作品,一幅幅清秀俊雅、潇洒奔放的荷花作品令百余位来宾大饱眼福。 图片说明:张大千嫡孙张本 张本,年生于甘肃兰州,名晓鹰,字本,号青城散仙,先辈张伯驹赐其斋名“逢雁楼”。年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音乐系。张本和他的祖父很像,也是一位全才:作为作曲家,他曾创作过数百首形式各异的作品,并多次荣膺大奖;作为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和制作人,他曾访谈过许多职业不同、背景不同的各界人士,录制了数量颇丰的广播剧、长篇小说等语音节目,深得听众的赞誉;作为诗人,他曾创作各类诗词两百余首,其中六十首汇编成《张本诗词集》。 图片说明:张本作品 而作为画家,张本是张大千嫡孙中唯一拿起画笔的人。他曾先后得到张伯驹、叶浅予、黄苗子、慕凌飞、谢稚柳、龙国屏、张心庆、张葆罗以及张心印等前辈的启迪与教诲。他传承了祖父对荷花的热爱,长年的潜心研习让他从祖父的绘画艺术中汲取了丰富的养分,他笔下的荷花姿态万千、生机勃勃、闲逸雅致,被评为“大千荷”的继承者,其作品也被众多的艺术爱好者们珍藏。 图片说明:张本作品 据张本介绍,晚年的张大千开创了泼彩的绘画技法,荷花也成了他不可或缺的泼彩选题,大胆泼洒的重彩浓墨层层叠染,画面意境深邃幽远。如今,此技法也展现在张本的笔下,他画的荷花千变万化,不同的时辰皆有不一样的景致,破墨与泼墨相结合,清新盎然,充满生机。张本认为,“亭亭玉立的风致是画荷人的追求。画荷亦是画人,柔美缠绵的多姿体态,雅致清妍的意韵都应该展现在画面之中。在人们观画时即可观其形,亦可赏其风骨。” 图片说明:张本作品 因此,有评论认为,“有的人画荷,墨色浓滞,殊乏生气。而张本的荷花则继承了大千先生的神韵,飘逸洒脱,大有呼之欲出之势,让人惊艳。观看张本的作品,除了能感受到他神似‘大千荷’的气息、气韵和气势外,仿佛还能听到涓涓的旋律从画面里悠然而出。” 图片说明:张本作品 值得一提的是,“水殿风来暗香满”是张大千先生所喜爱的苏轼的名句,并经常将其题在他的荷花作品上,张本亦用此诗句效仿祖父的画作,当被问及创作的初衷时,张本表示:“祖父认为,画荷最难的部分不是花,而是荷花的荷梗;因为这一笔下去是回不得头的,如果重描的话,那就不成样子了。我画的墨荷,荷梗从上至下,笔笔有力,想要体现的是荷花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品格,希望能够通过画作向祖父致敬,以传承祖父的绘画艺术与精神内核。”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ehuaf.com/hhyy/11670.html
- 上一篇文章: 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最美荷花诗
- 下一篇文章: 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最美荷花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