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韵轩I共品一盏宋茶的始末
宋 茶 宋茶 宋朝,茶风兴盛。上至文武百官,下至平民百姓,几乎人人饮茶。除了喝茶,宋人还流行斗茶,几个书生凑到一起,拎起茶壶就比赛,比赛谁的茶汤最香醇,谁的茶具最精致,谁的手艺最高超。 宋人喝茶,喝的是“点茶”。把茶叶蒸熟、漂洗、压榨、揉匀、放进磨具、压成茶砖,再焙干、捣碎、碾成碎末、筛出茶粉,撮一勺茶粉放入碗底,加水搅匀,打出厚沫,最后才能端起茶碗细细品尝。 极其讲究的制茶、品茶方式,使宋朝的茶文化达到巅峰状态。大家对宋茶的了解更多的可能是其点茶文化,今天诚邀大家和小编一起多维度了解宋茶。 认识宋茶茶类属性 现代茶品根据其制作工艺不同,分成六大茶类,根据宋朝一些文献的记载,宋茶要“朝采即蒸,即蒸即焙”,“使黄经宿,香味俱失”。意思是当天采摘、当天杀青、当天烘焙、当天包装,一天之内就要把新鲜茶叶变成可以出厂的成品茶,如果等到第二天才做成,茶香就会损失。按照这种制茶方法,最后出炉的成品茶便为蒸青绿茶。 研读过宋徽宗《大观茶论》的朋友可能会提出质疑,大宋贡茶中有一款非常高档的“白茶”,“白茶自为一种,与常茶不同”,认为在宋朝就有了用白茶工艺做成的白茶。其实宋徽宗笔下的白茶是一种“白叶茶”,当时极其罕见,数量极少,因其茶芽及嫩叶像纸一样洁白而得名。 了解宋茶采茶特点 宋茶在选料和制作工艺上跟现代茶有很大的区别,对采茶的要求就更高了。《大观茶论-采择》云:“茶工多以新汲水自随,得芽则投诸水。”采茶工随身携带新鲜干净的水,每采一枚茶芽,就放到水里浸着。《品茶要录-压黄》云:“采佳品者,常于半晓间冲蒙云雾,或以罐汲新泉悬胸间,得必投其中,盖欲鲜也。”要想采到上等的芽,就需要在天刚刚亮时趁着山岚晨雾采摘,要么在胸前挂一个水罐,罐子里装着新汲的泉水,把采到的茶芽放进水罐,才能保证茶芽不受体温的熏蒸、汗水的污染和其他茶芽的挤压,使茶芽一直保持新鲜完整。采摘时不能像现在采茶一样用手指提采或者掐采,而要用茶镊或茶剪采摘。太阳升起就收工了。 宋朝采茶的时间是历朝历代最早的,徽宗《大观茶论》云:“茶工作于惊蛰。”黄儒《品茶要录》云:“茶事起于惊蛰前。”赵汝砺《北苑别录》云:“惊蛰节,万物始萌,每岁常以前三日开焙,遇闰则反之,以其气候少迟故也。”可见惊蛰之前就已经开始采茶了。 体验宋茶做茶技艺 宋人做茶,可以做成草茶,也可以做成片茶。草茶青绿可爱,叶片完整,像现在的六安瓜片;片茶紧压成团,小巧精致,就像现在的普洱银砖。不过,外形相似,制法大异---瓜片是炒青,宋茶是蒸青;普洱是后发酵,宋茶不发酵。 做草茶很简单,把茶叶蒸软,蒸透,出锅漂洗,摊晾半干,入笼焙制,即成草茶。 做片茶就麻烦多了,除了前期的蒸青和后期的烘焙,中间还需要压黄、研膏、入棬成型。。。。 蒸青:需要先把茶叶放在水中反复漂洗,直到非常干净,再捞出来蒸青。蒸青需要一口大锅,锅里倒入半锅清水,锅上架甑,甑上盖笼。大火烧开,把茶叶摊放到甑里,盖上用竹子和苇叶编织的茶笼,直到蒸熟为止。 研膏:又分为三个环节,压黄、捣黄、揉黄。所谓压黄,就是用竹片和细布把蒸青过后的茶叶包起来,放到木榨的榨槽里,再往榨杆上吊一块石头,在重力和杠杆力的作用下慢慢挤压,把多余的水分和苦涩的茶汁压榨出去。 捣黄:是把压榨过的茶叶放进陶钵里,用一根木杵反复舂捣。一边舂捣,一边研磨,一边用泉水漂洗,如此这般很多遍,直到把茶叶里面苦涩的成分清洗掉。 揉黄:把捣黄之后的茶,拍打结实,用热水冲一冲,再将其揉匀,揉得油光可鉴,即可放入模具,压成茶砖。 品尝宋茶奇妙滋味 宋茶很奇妙,宋朝人喝茶的方式更奇妙。 点茶是宋朝人的喝茶方式,把茶粉放到碗里,调成茶汤。茶汤上面还得有一层厚厚的泡沫,如果茶汤表面涌现不出一层泡沫的话,说明茶艺不过关,就不好意思端给客人品尝。 想要茶汤泛出泡沫并不难,如果想让茶沫涌泛得足够厚、停留时间足够长,那就难了,而宋朝士大夫斗茶,所斗的偏偏是茶沫的厚度和存续时间。宋人常讲“云头雨脚”,云头即指乳白色的茶沫,雨脚即指茶沫下面的茶汤,云头要厚,要把雨脚完全遮盖起来,遮盖的时间还要长。 怎样做到云头厚,存续时间长呢?首先茶要好,必须是货真价实的蒸青研膏茶;其次碗要厚,底要深,口要小,便于保温,茶汤温度下降过快会让茶沫迅速消散;然后水温要合适,80~95摄氏度最佳;最后还需要借助合适的工具,例如茶筅。具备这些条件,再结合高超的点茶技法,点出来的茶,不仅好看,还好喝,口感很轻,很软,很柔,轻柔的茶沫停留在舌尖上,非常鲜爽。 玩转宋茶别样风华 现在有一些拉花大师,可以在咖啡以及抹茶上作画,宋朝茶人也有这个本事。 这是一门神奇的技艺,表演者一只手往茶碗里注水,另一只手用尖头的茶匙快速而巧妙地搅拌茶汤,茶汤表面就会出现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图案,或如飞禽,或如走兽,或像昆虫,或为花草,就像用画笔勾勒出的素描。在宋朝,这门技艺称之为“茶百戏”,或者“分茶”。 现代的咖啡或者抹茶拉花,主要是依靠牛奶,将牛奶打成奶泡,与咖啡或抹茶混合,两种液体密度不同,颜色也不同,所以奶泡可以规律的浮现在上面,形成漂亮的图案。宋茶只有茶汤这一种液体,是怎么弄出图案的呢? 方法有二,其一,把茶汤点的特别稠,像稠粥一样,然后用一根顶端略有突起的细竹棍儿,蘸着更浓稠的茶糊,在茶汤表面轻轻勾画。这种方法比较简单,相对容易掌握。第二种,先点出半碗茶,不要点太稠,但是要点出厚厚的泡沫,然后注入细细的水流,一边注,一边有规律的倾斜和旋动碗,此时就有青黑的图案从碗底冒出来,这才是正宗的宋朝分茶。这种方法要更难,需要不断摸索和艰苦练习才能掌握基本要领。 传承宋茶精致文化 “插花点茶、焚香挂画,四般闲事,不宜累家”,茶文化在宋朝得到了很好的继承和发扬,宋代点茶,即包含了中国自古以来的哲学思想观念,也融汇了儒释道的思想成果。 正如一切饮食之物一样,茶之所以被我们的先民鉴别,就是因为茶对人的功用,可以养生护生,为“天地之美”,因此养生,包括身、心的养护,也就成了传统文化的一个要义。 从宋茶中,体会徽宗皇帝在《大观茶论》中所言:“祛襟涤滞,致清导和,则非庸人孺子可得知矣。冲淡简洁,韵高致静,则非遑遽之时可得而好尚矣” 宋代点茶修习内容 1.茶学经典诵读、修习正坐 2.宋代点茶基础理论、茶画赏析 3.宋代点茶道法门及仪轨 4.宋茶基础理论,《大观茶论》解析 5.宋茶茶汤点茶法 6.中日茶道之渊源与差异 荷韵轩文化培训 茶艺/评茶/制茶/花道/香道/古琴/职业师资/考级 咨询电话 创始人颜老师: 制茶/评茶/师资培训:颜老师 茶艺师培训:钟老师 少儿茶艺:周老师 特色茶艺:邓老师 花道/香道/古琴:张老师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ehuaf.com/hhyy/10749.html
- 上一篇文章: 衡水湖荷花园改造提升工程5月底完工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