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天白云下,清澈的河流穿村而过;平坦的乡间小道,打扫得干干净净;农家小院的花坛里,牡丹花、三角梅随风摇曳……走进普定县的村村寨寨,仿佛走进一幅幅恬静的田园山水画。普定县宜居乡村建设暨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推进会今年以来,普定县以“打造宜居环境、助力乡村振兴”为主题,结合“四清两改四严禁”要求,持续改善全县农村人居环境,充分调动乡镇(街道)、村支两委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广大群众实现身边卫生自己抓、村容面貌共同创、幸福生活大家造的热情,促进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村容村貌持续向好,农民精神面貌焕然一新。环境治理乡村旧貌换新颜7月13日,走进普定县黄桶街道后寨村,清澈的小河静静流淌,彩绘的外墙光鲜亮丽,门前的庭院干净整洁……“后寨村是一个传统村寨,以前村民环保意识淡薄,村里人居环境不好。”帮村干部周启发告诉记者,自从开展“四清两改四严禁”工作以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指导下,后寨村多举措开展村庄清洁大行动,着力创建环境整治新农村,全面改善人居环境。村庄清洁行动59岁村民王培方从前没有意识到人居环境的重要性,门前的庭院凌乱不堪,屋后的旱厕臭气熏天,经过村干部一次次的上门宣传,他逐渐意识到了自己的不足,主动修缮了厕所,打理了庭院。“现在每天不忙的时候都会到庭院扫扫地、剪剪枝、抽抽旱烟,或者到河边溜达溜达,生活感觉比以前更幸福了。”王培方说。“村庄环境如此整洁,离不开各项整治活动的持续开展。”驻村第一书记张红介绍,后寨村积极成立网格,按照分组包片的方式,对村里道路两侧、公路沿线环境卫生死角、痛点、难点定期清理,同时,对全村环境卫生脏乱差进行监督排查。走进普定县白岩镇韭黄村,房屋鳞次栉比、道路宽敞平坦、村民怡然自得,好一幅乡村美卷。“石板房子泥巴路,大街小巷乱差脏……”正如韭黄村村民的花灯所唱,几年前的韭黄村,基础设施薄弱,垃圾随处可见。“通过广泛的宣传工作,村民们逐渐意识到乡村治理的重要性,自发制定“红绿灯”条款,自觉革除了陈规陋习,村容村貌焕然一新。”韭黄村“兵支书”杨守亮介绍,韭黄村通过召开院落会、网格会等方式积极宣传,做通群众思想工作,强化宣传动员,着力引导群众主动参与,把“要我干”变成“我要干”,激发广大群众主动参与的内生动力,被群众称为宜居乡村建设的主力军。韭黄村新貌后寨村、韭黄村人居环境的蜕变,只是普定大力实施宜居乡村建设的缩影。据了解,为提高群众对人居环境整治、创建宜居乡村的知晓率,普定县积极开展宣传动员工作,在全县范围内通过张贴宣传标语、LED显示屏、悬挂横幅、发放传单、张贴海报等形式,通过召开动员会、院落会、院坝会,到群众中进行宣传发动、调查征集,实现宣传面对面、对象全覆盖,确保每家每户知晓宜居乡村创建工作。产业兴旺激发乡村振兴新活力沿着崎岖山路,记者驱车来到普定县猫洞乡补龙村,优美的猫洞湖畔,特色小木屋、农家饭、健身器材一应俱全,水泥路面干净整洁,前来游玩的客人正在悠闲垂钓……“补龙村的风景原本就很美,但美中不足的就是缺少规划、缺乏产业,找不到发展方向。”村支书张相明告诉记者,在开展美丽乡村建设的热潮中,补龙村紧抓机遇,通过项目扶持,村里改造了房屋外立面、游步道、文化广场,建设夜晚亮灯工程。村容村貌得到提升,有了更好的接待条件,走出了一条农旅结合的发展之路。水井村荷花开放张相明介绍,在产业的带动下,该村户贫困户、人顺利脱贫,百姓的生活越来越美好。“以前村里条件不好,村里人都去外面打工,现在都回来了。”在游客服务中心上班的村民滕会琼告诉记者,在村里基础设施完善、发展旅游产业后,她就到游客服务中心上班,收入提高了,日子好过了。如今,在补龙村,产业兴起来了,环境靓起来了,村民富起来了。年,补龙村被评为全国森林康养基地试点建设单位,完美蜕变的补龙村正变得越来越宜居……“乡村振兴,基础在建设美丽乡村,根本要让老百姓钱袋子鼓起来。我们把促进农民增收、壮大集体经济作为‘三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遗余力振兴乡村,发展美丽经济,不断回应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普定县农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盛夏时节,位于普定县化处镇的水井村千亩荷花竞相开放,依托千亩荷花,水井村组织村民在荷花园周边打造“水井街夜市美食游玩区”,创造农村夜经济新模式,激发乡村振兴新活力。“这两年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水井村的环境变美了,游客络绎不绝,靠着旅游产业的带动,村民日子也红火起来。”在荷花盛开期间,村民龚国祥在家门口做起了小生意,他告诉记者,逢上节假日和周末,营业额能达到3、4千元。村支书龚元心告诉记者,在宜居乡村建设中,水井村以荷花为媒,因地制宜打造赏花经济,为村民指出了一条致富路,目前全村摆摊及开设农家乐60余户,有效带动从业人员余人,每月营业额突破万元。据介绍,在宜居乡村建设工作中,普定县秉承“让美丽乡村带来美丽经济,造就美好生活”的理念,在护好绿水青山的同时,深挖“金银”效益,全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培育农村发展新动能。乡风文明营造良好社会风尚宜居乡村,既要塑形,也要铸魂。在宜居乡村建设中,普定县着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思想道德建设,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乡村移风易俗,推动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传统文化表演助力乡风文明建设近日,在普定县马官镇天兴村,一场以载歌载舞的文艺宣讲活动吸引了村民的眼球。活动现场人头攒动、人声鼎沸,不仅弘扬了地方传统文化,也弘扬和培育了爱国主义精神,推动了宜居乡村建设。据了解,普定县马官镇以宜居乡村创建工作为契机,紧紧围绕乡风、家风、民风“三风”,针对当前农村存在的陈规陋习,从百姓日常入手,通过俚语、漫画、顺口溜等通俗易懂的形式展现文明礼仪、移风易俗、安全生产、森林防火、“四清两改四严禁”等内容。整合地方文化爱好者力量,围绕文明家风创作古诗词,传达家训家规、家教心得,大力弘扬新风正气,营造夫妻和睦、邻里互助、孝亲敬老的良好社会风尚。马官镇的成效只是普定县大力推动精神文明创建的一个缩影,据了解,近年来,普定县大力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为抓手,着力“最美”建设、好家风建设、文明村镇创建等活动,扮靓农村环境、构筑文明乡风、培育新型农民,让普定的农村环境美、风尚美、人更美。“美到处都有。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据介绍,在开展宜居乡村建设中,普定县积极组织各乡镇(街道)、各村寨(社区)通过举办书画展、诗歌朗诵、地戏表演、文艺汇演等,深入挖掘传统文化的深厚内涵,在寓教于乐中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丰富群众日常生活,孕育乡村文明新风。环境改善为群众提供了休闲好去处7月3日,普定县宜居乡村建设暨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推进会召开。普定县委书记吕庆强调,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要时刻牢记忠诚、干净、担当,汲取党史营养,培育优良作风,突出责任担当抓落实,带头抓好宜居乡村创建各项工作。对全县宜居乡村创建提高了更好的要求。记忆中的乡村,乡愁中的田园,正在经普定全县人民的巧手,编织成美丽幸福的家园。今日普定,宜居乡村建设号角正响正酣,乡村振兴前景光明!

(来源:安顺日报)

编辑:符艳丽

编审:李析晁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ehuaf.com/hhxx/91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