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的荷花宴
北京那个医院治白癜风最好 http://www.0594ptaf.com/ “风吹一片叶,万物已惊秋。” 这是民间对立秋时节的描述。 末伏夏尽,凉风渐至, 昨天, “二十四节气自然学校”联合姑苏区苏锦街道 开展了一堂立秋节气课堂, 为孩子们和家长开启了 一段神秘的博物馆之旅, 在苏式花窗中寻觅节气印记, 吃一桌“荷花宴”感受老苏州的消暑大智慧, 创作“树叶画”并亲手制作绿豆糕 找寻最淳朴地道的苏式立秋习俗。 下面就带着小朋友一起来“涨姿势”吧! 课程表上课地点: 苏锦街道苏式花窗博物馆、 新天地家园北社区家风家训馆 课程: 1、参观苏式花窗博物馆、体验拼花窗 2、做绿豆糕、拼落叶画 3、参观家风家训馆、品荷花宴 苏式花窗千姿百态 “雕琢”着节气场景 苏式花窗淡雅细腻,千姿百态。 每一扇窗,都是一幅画,一段人文故事。 在苏锦街道热闹的平江万达商圈里, 隐藏着一家博物馆 —— 全国首座苏式花窗博物馆, 目前收藏着余扇苏式花窗。 “花窗跟节气能有什么关系呀?” 带着疑问, 孩子们走进了苏式花窗博物馆。 馆长蔡晓岚介绍, 苏式花窗是苏作家具的一大代表, 在苏式建筑艺术中扮演着独特而重要的角色。 蔡晓岚告诉大家, 古人喜欢把节气习俗 抽象成一个个画面、情景, 雕成窗花, “比如, 这一扇花窗上雕有满池荷花, 古人认为立秋时节是赏荷的最好时候。” 另一扇花窗上雕着逗蝈蝈、赏兰花等图案, 还有松鼠吃葡萄等逗趣场面, 皆反映了古人眼中的立秋之趣。 蔡晓岚说,除了立秋节气,在花窗上还能找出春夏秋冬各种节气的雕花。 近距离观赏花窗后, 孩子们亲手体验拼接苏式经典花窗“冰梅格”。 这种传统榫卯结构的花窗, 因其中心呈梅花的形态还被称为“乱拼梅”。 孩子们拿起小木锤, 在木条边缘敲敲打打, 一会将木条竖起来, 一会儿将木条铺在桌上。 “古人真厉害,不用钉子,不用胶水, 就可以把这些木头拼接得这么牢实。” 袁睿文小朋友说, 榫卯结构好奇妙! 走出花窗博物馆,大家仍感到意犹未尽。 当大巴驶进新天地家园北社区, 孩子们面露惊讶, “小区里难道也有博物馆?” 封芮小朋友疑惑地说。 其实,这里隐藏着一家“物里探风”家风家训馆,收藏着从居民家中“讨”来的各种老物件,“每一个老物件中都有一段居民的家风故事。”社区党总支书记高小菁说。 “这杆大秤好长呀。” 参观现场朱馨予小朋友兴奋地说。 高小菁介绍, 这杆秤的主人叫马伟良, 以前靠卖黄豆芽为生。 他卖东西从来不缺斤短两, 秤成了他信誉的代表。 “原来一杆大秤代表一诺千金, 我们也要学会诚信。” 张雯静小朋友竖起了大拇指。 老糕模里做豆糕 树叶画中迎新秋 伴随台风过境后的晴朗天气, “秋老虎”正蠢蠢欲动, 准备显示自己的威力。 如何度过接下来的炎热天气, 自然少不了苏州人巧手制作的 清凉美食——绿豆糕。 在家风家训馆里, 小朋友们不仅看见了历经岁月冲刷、 携带美好记忆的老物件, 还亲自动手, 用几十年的老式木质糕模, 做一块清凉爽口的绿豆糕。 由于经过几十年的时光, 十几厘米长的木质糕模呈现出圆润的光泽感, 上面规整地刻着三个大小不一的凹槽, 每个凹槽里都雕刻着精美的花纹。 71岁的“老苏州”顾正英将炒过的 绿豆粉结实地按压进凹槽里, 再翻转过来轻轻一拍, 一个绿豆糕就掉落在手心里, 散发出阵阵清香。 孩子们也跃跃欲试, 装绿豆粉、按压成型、拍打出模, 每个步骤都做得有模有样, 却没有想象中顺利。 “咦?这个绿豆糕怎么掉不下来?” 见绿豆糕没办法从模具里拿出来, 10岁的方辰熙着急地向身边的小伙伴求助。 “我来试试……”“拍打的位置不对……” 大家七嘴八舌, 终于合力将绿豆糕拿了出来。 “现在的绿豆糕都是机器制作, 像这样有年代感的糕模我自己都没见过。” 吴震泽小朋友的爸爸笑着说。 因为“楸”与“秋”同音, 古时, 苏城的孩子会在立秋这天将楸叶剪成各种花样, 或插于鬓角,或佩于胸前,寓意平安。 昨天, 在节气课堂上, 孩子们与今年的秋天首次“相遇”, 用各式各样的落叶, 制作出一幅幅极具创意的落叶画。 挑选树叶,动脑筋构思, 10岁的唐宇宸将黄色的干树叶作“胡萝卜”, 绿色的树叶作“萝卜叶”, 再画上一个圆圆的太阳, 一幅丰收图就跃然纸上。 12岁的沈佳琪则用枫叶作“花裙子”, 为自己画的小公主穿上“花衣裳”…… 不一会儿, 大家纷纷完成了自己的树叶画, 具象派、抽象派,陆上森林、海底世界…… 每一幅都创意十足。 “荷花宴”品立秋味道 老苏州消暑智慧多 每年立秋前后,是荷花盛开的高峰期。 荷花在秋风的吹拂下绽放, 构成了苏州的立秋一景。 但过不了多久,娇艳的荷花就会衰败。 为此, “老苏州”们常常以一席“荷花宴” 留住荷花的短暂生命, 也传承了苏州人自古以来 利用美食消暑的大智慧。 “荷花全身都是宝, 花、叶、茎、种子都可以食用。 最为人熟知的是塘藕,可生食也可熟食。 藕还可加工成蜜饯、果脯, 也可以打成藕粉,营养丰富。” 孩子们在顾正英的讲解下, 听得格外认真。 但是, 面对顾阿婆口中的“塘藕”和“糖藕”, 城市里的孩子明显有点摸不着头脑。 顾正英拿出早就准备好的一节节的塘藕, 和碗里塞着糯米的切片糖藕作了对比, 孩子们这才茅塞顿开, 长知识了! 本次节气课堂特别为孩子们准备了 一桌颜值高、营养价值也高的“荷花宴”。 一颗颗香甜的莲子 被盛放的粉白色荷花“拥抱着”, 仿佛一粒粒雪白的珍珠, 再辅以藕片、彩椒、虾仁, 实在赏心悦目,让人不忍下筷。 除了这道“荷塘小炒”, 顾正英说, 立秋时节老苏州们很爱为家里的孩子 制作一道“早茶”——莲子鸡头米糖水。 制作方法十分简单,将莲子和鸡头米煮熟,然后往里打一个鸡蛋,再加入冰糖等,一道夏日消暑早茶就制作完成了。 清晨孩子们起床后喝上一碗, 清甜的口感让一整天都清清爽爽的。 一席“荷花宴” 将满池的美景融进美味佳肴之中, 让人不禁感受到徐徐清风拂面而过。 除了“荷花宴”, 立秋节气, 苏州人当然少不了“咬秋”的习俗。 这个时候,家里买只西瓜, 一家人围坐而“啃”, 共同迎接秋天的到来, 也象征着把“秋老虎”吞进肚子里。 现场,孩子们围在一起“咬秋”。 “立秋吃西瓜和平时吃西瓜的意义完全不同, 原来吃个西瓜 也有这么讲究的苏州传统民俗。” 周一全小朋友说。 看完节气课堂, 大家是不是对立秋节气的习俗 有了更多的了解呢。 民间还有句俗语: “立秋到,贴秋膘,冬去春来身体好”。 立秋节气的美食也是不少呢, 秋风一起,天高气爽,胃口大开, 大家行动起来, “贴秋膘”吧! 来源:苏报融媒记者王可严松陈兆帅张健 更多资讯请猛戳阅读原文下载引力播App 点亮在看,告诉更多人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ehuaf.com/hhxx/6292.html
- 上一篇文章: 香烟推荐钻石金一品荷花最新价格曝光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