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三百首最美的一首诗,无一静字
治疗白癜风医院哪家好 https://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一直觉得浙江的若耶溪很美,它的美不仅在于山水风光,更在于它所蕴含的人文意义。 传说当年西施便是在此浣纱,想来“沉鱼”的故事也是在此地发生的。 后来无数文人都曾泛舟若耶溪,写下美的令人心醉的诗篇。 例如南朝王籍的“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将若耶溪的幽静写到了极致;还有李白的“若耶溪傍采莲女,笑隔荷花共人语”,他写的是溪畔采莲女嬉戏的旖旎美景,令人心向往之;还有陆游的“九月霜风吹客衣,溪头红叶傍人飞”,虽是寒霜时节,可是溪畔的落叶依然美的令人心醉…… 而在这些描写若耶溪诗词中,我最喜欢的还是綦毋潜的《春泛若耶溪》,无一“静”字,却句句写静,而且这首诗还入选了《唐诗三百首》。 綦毋潜是盛唐时期的山水田园诗人,和王维、孟浩然、高适等大诗人都曾来往。 尤其是王维,曾为了安慰落榜的綦毋潜,写下一首绝唱《送綦毋潜落第还乡》,“吾谋适不用,勿谓知音稀”,真挚的情感打动了无数人。 我第一次知道綦毋潜这个诗人,正是通过王维的这首诗。 当时就想綦毋潜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竟能让佛性的王维如此真情流露。 后来读了他的一些诗作后发现,他的诗风和王维很像。 《全唐诗》收录了大概首诗歌,大多是关于山水隐逸的,后世评价他“清回拨俗处,故是摩诘一路人”。 所以两人能够成为知己不是没有道理的。 而这首《春泛若耶溪》是他的代表作,写出了“静”的最高境界,美得令人心醉。 开头的“幽意”二字便是诗眼所在。 这两句不仅写出了若耶溪周围环境的静谧,更是诗人内心的真实写照,当时的他就是抱着这样一种闲适放任、随遇而安的心情泛舟若耶溪。 而轻舟荡漾的他看到了什么呢? 傍晚的柔风轻轻地吹拂着,他的小舟任凭轻风吹送,慢慢地进入了百花夹岸的溪口。 眼前桃花纷飞,落英缤纷的一幕,多么像当年武陵人进入桃花源,所以可想而知,当时诗人的心情是有多愉快。 他陶醉在这幽美的景色中,不知不觉,夜幕降临了。 而他的小舟也转进了西山的峡谷,那里的美景更令他心旷神怡,他不由自主地抬头望着天上的南斗,放飞思绪。 渐渐地,夜更深了,一轮明月悄悄地挂在了天边。 月光下,只见远处的潭底不知何时升起了溶溶的烟雾。 水雾渺茫的潭烟,让他仿佛置身于梦境中。 夜深月沉,小舟缓缓地向前行进,林中的月亮伴着两岸的树木,不停地后退,这样寂静迷蒙之景,不禁让诗人发出了“生事且弥漫,愿为持竿叟”的感慨。 既然世事复杂弥漫,那么还不如做一个持竿垂钓的隐者,乐的逍遥自在。 为什么诗人会有这样的感慨?这和当时的背景是分不开的。 綦毋潜写这首诗时,正逢安史之乱爆发。 我们也知道唐玄宗前期是何等的繁荣,可是战乱爆发后,又是何等地凄凉萧瑟。 很多诗人都被这场战乱波及,包括杜甫、王维等等。 谁能想到盛世之下竟然隐藏着这样的忧患?所以诗人才会感慨“弥漫”。 而在战乱爆发后,诗人便隐遁江湖,这首诗正是表明了他“归隐”的心迹。 全诗美得令人心醉,无一“静”字,却句句写静,写出了“静”的最高境界,这样幽静之景怎能不令人向往。 后来这首诗还入选了《唐诗三百首》,而后人对这首诗的评价极高,甚至将其和王维的山水诗相提并论,足见这首诗成就之高。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ehuaf.com/hhxx/12206.html
- 上一篇文章: 唐诗中的莲叶,带着碧绿和清香,靓丽了世界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