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构读解三石雕
刘文斌 https://m-mip.39.net/nk/mipso_8505680.html作为清代群体建筑,泉成古厝的建筑师以白石、青石(花岗岩)为画板,进行了大量石雕创作。这些作品题材、刀法和造型结合完美,不少属于上乘佳作。具体在表现上,有组图有单图,或采用阳刻手法,或采用阴刻手法,雕刻了飞鸟、骏马、花卉,螭龙、云纹等许多形象,图案精美,意境高雅,栩栩如生,惟妙惟肖。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是璃虎龙系列石雕,位于大埕境面墙的墙柜和半身碑抬脚处。下面让我们细细品味老祖先留下的艺术珍品:一、柱础石雕古厝厅落在建设上以木制工艺为主,但也选用了部分石材,并利用石材进行了一些雕刻。石础作为大厝的基本构件,形体和表面雕刻最多,且大多采用阴刻的表现手法。以下介绍三类石础:(一)木柱基座。之所以要以石础承托厅柱、墙柱等,首先是为了能够稳固,其次是为了防潮防蚁,延长了木柱的使用寿命。在古厝顶厅两侧各有一根步柱,皆以圆形花瓣状青石作为柱珠。这一对柱珠石础,都是直径0.56米、高0.26米。柱珠的花瓣状形态中,每一片花瓣就像一个画格,每一格上面都以阴雕手法、雕下了一幅画。主要形象有花草、飞鸟、骏马和梅花鹿等,活灵活现,非常逼真。图1:大厅木柱石础-泉图2:大厅木柱石础-泉(二)石柱基座。石墙或石柱设置基座,有助于增强建筑的稳固性和空间感,呈现建筑艺术的人文风格或人居品味。古厝里的天井有两个石制花架,花架的基座有波浪形和方形石脚,相对组成三足鼎立的构造,既美观,又稳固。图3:石花架石础-泉石墙的矩形拐角尖锐又呆板,泉成古厝的塌寿,通过在拐角处设立石柱,解决这一问题。每方石柱,下面都有础石,像石台一样,上面阴雕阳雕手法并用,雕刻了祥云图案。除此之外,石墙的平直面,凡有墙柱必以石础支撑,台面同样存在雕刻。图4:石墙柱石础-泉图5:石墙柱石础-泉 (三)木墙及门槛石础。以石材作为门槛,有稳固、平整和洁净的效果。石门槛有两种形态:一种直接以石为槛,一种石负木为槛。古厝的木墙柱基座,均有石础支持,石础的高度与木墙的石基座等高,这些础石表面细琢,但是不作雕刻,简洁大方。这些础石防潮防蚁作用突出,为保护百年古厝的安全,时刻在发挥着作用。 图6:门槛墙柱石础二、正大门石雕 (一)概貌在传统建筑中,正门门面非常受重视。泉成古厝的正大门门楼,也是建筑工艺的集中展示区,采用了不少石雕工艺。门楼牌楼面的墙裙上面为青石板,下面为青石柜台脚,台脚上有螭龙雕刻;正墙与侧墙相连处的拐角设石柱,墙中间又以石柱间隔,石柱下方的石础雕有祥云、花卉等图案。两边侧墙的墙脚雕刻有迎宾石。门楼正前方以长砛石收口,砛石左后方有一座石磨,砛石右侧有一座石臼;砛石下方的大吉台阶有螭龙石雕;此外,门楼敞口两侧(已连接大埕镜面墙)立着两座角牌,角牌上各有一幅精美的瑞兽花草组雕。图7:正大门门楼石雕(二)角牌组雕大厝大门两侧的埕壁上各有一幅角牌。右侧角牌的中间组图中竹子与蝴蝶在一起,我们知道“青梅竹马”和“梁祝化蝶”的典故,因此这里表示祝福爱情和婚姻的意思;图中竹子与鹿又放到一起,竹子有节节高升之义,“鹿”与“禄”谐音,这里又有祝福仕途顺畅、青云直上的意思。图中有两只飞鸟,大鸟驼着小鸟,似乎都在鸣叫,代表什么意思,不太清晰,别是代表长辈对晚辈的期待和祝福吧?如果是,那真是太有趣了。图8:大门右侧角牌-泉左侧角牌的中间组图是有荷花、荷叶和莲蓬,这个组合的元素来自“同一家人”,理解起来相对简单一些。荷叶表示“百年好合”;莲叶表示“年年有余”;莲蓬多子,比喻多子多福。这三者,又都出淤泥而不染,因而有“一品清廉”之意。因此这幅图应该表示的是希望婚姻美满、多生子嗣、年年有余。图9:大门左侧角牌-泉成左右边角牌的两侧各有两个瓶子和花卉,这当然都表示瓶瓶安安(平平安安)的意思。但仔细比较的话,还能看出这两个角牌的底座虽然都采用阳刻手法,分别雕有两条龙,但左侧雕的是“卷草回纹龙”(具体龙纹及命名参见后面的解释),右侧雕的却是“卷草缠枝龙”。(三)石磨与石臼雕刻泉成大厝里有一些传统的石制器具,与人们生活最贴近的莫过于石磨和石臼了。如左下图,石磨由上下两部分和推杆共同构成,上面是压磨,下面是座面和漕道。上磨有一凿洞,可以从那里添料,还有一个磨耳,磨耳上有个洞,是用来放置磨柄挂钩的。下磨的中间有个磨心,由短圆的木柱制作,用来插接上磨的凹漕,从而将上下磨固定在一起,并允许上磨做圆周运动。磨年糕时,人推着一头吊在梁柱上的磨杆,另一头的杆钩就会带动上磨转动起来,糯米、黄豆和水倒入圆孔,就会被上下两扇磨面碾碎,并从漕道滑出,流入下接的布袋。如右下图,石臼则是一个半球形的石漕。石臼则要与石杵配合使用,后者用短木棍连接着,作业时须举起石杵不停地椿砸。图10:石磨-泉 图11:石臼1-泉 一并交代,在大埕的围墙墙根还有一座石臼。南方人爱吃年糕,泉成古厝办大型庆祝活动时,往往石臼不够用,所以多设了一座备用。图12:石臼2-泉泉成人过年,最讲究的是要有甜甜的年味儿,如此一来,石磨和石臼可就立了大功。石磨是磨浆用的。到了年关家家户户都要“炊糖粿”——没有包馅的元宵,但比后者好吃得多;要做什米糕,就是用糯米做的千层糕或九层糕,在泡泡上点花生一起去磨,味道会更香;炊甜糕,红糖甜糕、白糖甜糕都很受欢迎,同样需要用石磨磨出米浆来。这些都很好吃,特别是糖粿那浓浓的烟火气,最抚凡人心了。那么石臼是干什么用的呢?泉成大厝主要用来“做红团”。就是地瓜去皮煮熟后加面粉,不停地臼打,直到面皮韧性十足,然后取出用来包糯米、肉干、鱼干等,捏成团状,再按上年糕的印模,用昌蒲叶包好,蒸熟。红团,吃起来口感香糯,很美味。现在人们很少使用石磨和石臼了。(四)大吉迎宾石雕。 门楼正前方采用以一方长4.43米的长砛石收口,砛石正对着一方大吉台阶,这方台阶长1.9米、宽0.36米、高0.16米,正前方雕刻有两尾卷草回纹螭龙。 图13:大吉台阶龙雕-泉 两边侧墙的墙根位置,摆放两个台柜抬脚,蕴义为“迎宾纳福”、“登科及第”,单面长50厘米、23厘米。 图14:“迎宾纳福、登科及第”抬脚-泉三、大埕镜面墙石雕 (一)概貌泉成大厝大埕的镜面墙抬脚,采用龙纹龙雕进行处理。雕刻的形象主要是螭龙,成对出现,有龙头在下低伏和龙头在上行走的不同造型,龙身上以卷草纹或回纹在装饰的最多。每幅座雕都以整石雕刻,浮于石上,嵌入墙体,显得十分神圣和威仪。每幅雕刻的高度均为0.33米,长度则根据腰线白石的长度灵活调整。长度的尺寸有2.8米、2.36米、2.26m、1.42米、0.6米多种规格。在闽南上述尺寸都是吉祥数字,甚至属于同一镜面墙的多个龙抬脚相加的数字,依然是吉祥数字——大项建筑工程能够做到这一点,确实很有意思、也很见功底!15:龙雕抬脚远眺图16:龙雕抬脚近观(二)单幅详解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和象征。泉成大厝多龙纹石雕。出现雕龙的位置,主要集中于长石台阶和大埕石墙下沿。从龙的种类看,这些石雕装饰以螭龙为主,且大多在同一石的两侧各雕龙头,合用一卷草纹的龙身,形成双螭形态。主要有以下几类:1、卷草缠枝龙。这是一种带有龙与卷草复合的图案(俗称“草龙”),图案的头部是威严的龙头,身、尾及四肢则是卷草,整体呈现“S”形的波动旋律,给人一种连绵不绝、轮回永生的艺术效果。泉成大厝大厅的长阶,以及大埕石壁的底座,都有雕刻卷草缠枝龙。古厝大厅长阶的卷草缠枝龙,龙头雕刻得十分精美和细致;而大埕石墙的卷草缠枝龙,龙头采用圆角勾图案纹进行了抽象化处理,显得极为疏朗洒脱。卷草纹有“连绵不断”之意,再加上龙本身“富贵”的象征,卷草缠枝龙图案表达了子孙血脉富贵无尽、衍远流长的寓意。图17:大厅石阶龙雕(卷草缠枝龙)-泉图18:大埕石墙龙雕(卷草缠枝龙)-泉、卷草回纹龙。这种龙形脱胎于卷草缠枝龙,是草龙的独特表现形式,如图47所示,龙身兼有横竖分明的回纹,以及弯曲翻转的卷草纹,二者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线纹的转折处为圆方角,因而这种龙纹俗称“拐子龙”。这种龙的线条装饰比卷草缠枝龙更为挺拔和硬朗,但是又没有横竖线的呆板,刚柔相济,意趣横生。有意思的是,大厝的拐子龙石雕头部不象一般的拐子龙图案那样变成抽样的方圆,而是细致地刻画出温驯的龙头形像,没有一般拐子龙的死板,使龙的形像更为饱满和真实。而下图所示的拐子龙纹,龙头采用圆角勾图案纹进行了抽象化处理,属于大厝龙象的另一类拐子龙纹。拐子龙纹石雕属于变形卷草龙纹,同样表达了开厝公企盼子孙富贵和连绵不断的意愿。图19:大埕石墙龙雕(拐子龙)-泉图20:大埕石墙龙雕(拐子龙)-泉、双尾卷草螭龙。螭纹最早见于商周青铜器上,古代记述其为“龙属”、“龙子”或“雌龙”,因形体含龙头和虎身,但就细节而言,头和爪的形态更接近于走兽的形象,故有“螭虎龙”之称。《说文·虫部》解释说:“螭,若龙而黄,北方谓之地蝼,从虫,离声,或无角曰螭。”形盘曲而伏者,被称为蟠螭。螭龙躯体比较粗壮,尾部同样有拐子型和卷草型之别,以卷草纹来装饰长边,或以回纹充填方块,蜷转圆弧,熨贴成章,有的作双尾状。下图的螭龙雕饰,双尾特征非常明显,加上卷草缠枝的身形,故称之为“双尾卷草螭龙”。螭龙有吉祥美好之意。图21:卷草双尾螭龙-泉、回纹奔行螭龙。泉成大厝的龙雕大都选取低伏的造型,所塑之龙身部高横空、头部贴地,显得极为驯良和投契,但是有一方龙雕呈现少见的奔行龙兽形态。头部无角、兽形,亦如古代关于螭龙的记述,龙头伸延向前,圆眼、大鼻、眼尾梢有细长线,双线细眉,龙须自然向后飘动,长着半圆形小猫耳,形像俊秀、活泼有趣;龙身以坚朗的拐子型纹装饰长边,腿大过头部,腿部线条弧形弯曲,脚爪把地,鬃毛后扬,显得精神昂扬、雄健有力。图中奔龙长1.42米、高0.33米。图22:回纹奔行螭龙-泉、卷草跷趾螭龙。还有一类行走间的螭龙,龙头在上,圆眼、大鼻、眼尾梢有细长线,龙身是柔韧卷曲的卷草纹,腿大过头部,身上的线条柔韧弯曲,显得十分健硕。有意思的是这两头龙的脚趾是跷了起来,没有奔龙的速度感,倒象是在蹑手蹑脚的在走动,样态娇憨。此图长0.60米、高0.33米。图23:卷草奔行螭龙-泉、飞髭喷水云龙。这方螭龙雕刻姿态鹰扬,头部髭须四散,双目怒睁,鼻肌回缩,口中向外喷水。龙身蛇形身躯,身上鳞翼分明,前躯有一双龙足,一只抓地一只曲起。身周祥云飞腾,不是卷草也不是回纹,不属于卷草缠枝龙也不属于拐子龙,很接近蟠龙,但是没有龙角,应当独立归为一类。这支雕龙长2.36米、高0.33米。图24:飞髭喷水云龙-泉(三)龙的情绪与神态泉成的龙雕作为清代石雕作品,自然集成的是传统元素,但在传统的基础上又有许多跳脱和升华。从龙雕形态看,泉成古厝的龙雕神态各异,有凝望、期待、沉默、思念、驯从、吡牙、恳谈、嘻笑等多种情态,表达着喜欢、得意、淘气、愤怒、哀伤等多种情绪。许多雕塑作品刀功深邃、形神皆佳、跃然石上。为方便比较,我们采用软件对所有龙头作了同向处理。然后尝试去感受每条龙的情绪,结果发现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也许当你站在龙雕前,就会有不一样的感悟。 图25:群龙百态龙是神话中的瑞兽,是吉祥、高贵、能力非凡的象征。中华民族是个崇拜龙图腾的民族,龙被演绎出了无数奇妙的形态,出现于神话小说、木石雕刻和皇家袍服之中,深受人们的喜爱。泉成古厝的石雕多螭龙,螭龙,古书中又叫“螭吻”或“蚩尾”,是龙生九子中的第二子。古代中国民间认为螭龙寓意美好、吉祥,以及男女之间真挚的感情,由此可见,泉成古厝出现大量螭龙石雕就不奇怪了。参考文献: [1]草龙、拐子龙、螭龙、是沉香雕件中常见的,和风香堂,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ehuaf.com/hhwh/8361.html
- 上一篇文章: 国际快讯做梦都没想到加美按捺不住竟然
- 下一篇文章: 太齐全了年中考必背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