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吃出来的健康你不知道的药食同源
含义 药食同源,指的是食物即药物,两者之间没有绝对的界线。中国古代医学家将中药的“四性”、“五味”理论运用到食物之中,认为每种食物也具有“四性”、“五味”。“药食同源”是说中药与食物是同时起源的。事实上,在中药学发展之初,中药和食物就已经是密不可分的了。 起源 在中药学刚刚起步的时候,就已经存在“药食同源”的说法了。在这个时期,中药与食物并没有明显的划分,只是单纯通过生活经验的积累,总结出一些食物吃了会有一些奇特的作用。 《内经》对食疗有很多的研究,如“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无毒治病,十去其九;谷肉果菜,食养尽之,无使过之,伤其正也”,这就是最早的食疗原则。 因此,在中医药学的发展史上,药与食的关系是同异共存的。但从二者的发展过程来看,起源相同,后来经过几千年的发展,药食才逐渐分化。 药与食物 中药多属天然药物,包括植物、动物和矿物,而可供人类饮食的食物,同样源自自然界的动物、植物及部分矿物质。因此,可以说中药和食物的来源是相同的。 中国中医学自古以来就有“药食同源”的理论。理论认为:许多食物既是食物也是药物,食物和药物一样同样能够防治疾病。许多食物可以药用,许多药物也可以食用,两者之间很难严格区分。比如山楂、花椒、小茴香、桂皮、蜂蜜,它们既是中药,又是富有营养的食物。这就是“药食同源”理论的基础,也是食物疗法的基础。 中医药学认为中药是一个非常大的药物概念,包括了自然界中的众多物质。凡是中药,都可以食用,只不过毒性作用大的食用量小,而毒性作用小的食用量大。因此,在中医药中,药物和食物是不可分的。药物是食物,而食物也是药物;食物没有药物的副作用大。这就是“药食同源”的另一种含义。 中药与食物都可以用来防治疾病。但是,中药毕竟是药,用药不当时,容易出现较明显的副作用,而食物的治疗效果虽不显著,但不良反应较小。而且,相比于药物,食物是人们每天都要吃的。在日常饮食中,食物的性能或多或少对人体产生不同的影响。经过日积月累,这种影响作用会变得非常明显。从这个角度讲,它们并不亚于中药的作用。 因此,正确合理地调配饮食,坚持下去,就能起到药物所不能达到的效果。 国家政策 关于药食同源,国家一共颁布了两批次的药物。第一次叫做药食两用药材,并没有规定每日摄入量。第二次叫做保健药材,这一批次中部分药材对每日摄入量做了明确规定。 而在卫生部公布的《关于进一步规范保健食品原料管理的通知》中,对药食同源物品、可用于保健食品的物品和保健食品禁用物品做出具体规定,将其分成三种类型: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可用于保健药品的,禁止用于保健药品的。以此区分加强管理。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文字/曾硕图片/余晓编辑/周震 责任编辑/蔡娜审核/刘俊 华地金融中心 (合肥市蜀山区望江西路学府名都7区商上-) 联系方式:-(刘总) 求分享 求点赞 求在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ehuaf.com/hhwh/6624.html
- 上一篇文章: 劝告大家新长寿秘诀公开,不是喝水也不是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