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白癜风怎么治疗 https://m-mip.39.net/news/mipso_8096418.html

丨注意事项丨

■请在文章末尾点击“阅读原文”打卡,并留言分享今日学习感悟

■您也可将留言分享到共读群中,与师兄们交流

▲看视频,学习更有效

▲跟着音频,闻思修~

《净土探微》第93课

昌乐法师法师·讲述

这一段的小结,我们从极乐世界的依正庄严来看极乐世界是怎么样一个道场。依报就是我们生活的环境,是七重栏楯、七重罗网、七重行树,皆以四宝,周匝围绕,也是黄金为地。所谓正报呢,是去往极乐世界的人,他们每个人在这个莲池当中都有个莲花。莲花跟法器不一样的地方是什么?莲花是一个有生命力的植物。我为什么强调生命力呢?因为它会自己生长。对于初学者来讲,很多人的信仰是自我逼迫式的在修行,比如说要做功课了,哎呀今天又要做功课了,要念经了,今天又要念经。往往在念经跟做其他事情之间,他觉得念经虽然好,但是总有点害怕不愿意做这件事情。这就有点像家长叫小孩子学习,大家都知道学习好,可小孩子就不努力学,他总想着玩。我们也是总想着玩,什么时候爱学习和愿意学习呢?我记得我小时候就特别不爱学习,可是读了佛学院之后,我如饥似渴一样,不管看得懂看不懂的,猛劲儿看,每天读书,除了上课读书在四五个小时以上,还做笔记,做很多笔记。从不愿意到愿意之间,实际上是一个很重大的转变,就是从兴趣到信仰的转变。兴趣与信仰之间的区别是,兴趣是自己觉得好,但到底好在什么地方,它的特点还没发现出来。而信仰是一种如鱼得水的感觉,是一种越多越好,如饥似渴的感觉。而这朵莲花,这个植物,就是我自己生长。当我们能够从一个他力驱使的信仰阶段,到自力生长的这个阶段,就是不管你理不理他,他都在长,因为他自己有生命力。到这个阶段以后,整个修行就完全进入了另外一个不同的境界。这个境界如果夸张一点说,在佛法里面叫不退,念不退、行不退、位不退,三不退。就是我们要去研究观察我们自己的信仰,处于自我驱使强迫阶段,还处于我这一生干别的都没兴趣,就是要弘扬佛法,就是要修行,这件事情最有意义,最能让自己带来快乐和法喜。经典里面甚至说,禅悦为食,法喜充满。说修行人吃饭都是次要的,吃不吃都不要紧,吃得好坏不要紧,关键是要修行,修行有无穷无尽的乐趣。这是这朵莲花。但是在这朵莲花上,是我们自我生长的阶段。但极乐世界说,莲池海会的时候,这个莲池海会上面有个亭台楼阁,这个我们在讲的时候就是这样,从植物性阶段变成动物性阶段,被动变能动,这时又是一个大的跳跃过程。一开始我们的信仰往往是因为我们自身的福报,种子发芽,一开始的能量是来源于种子内部,而真正的生长发芽之后,它生长所需的营养来源于土壤。极乐世界是一个莲池,但是听法的地方在莲台,这个跳跃对于我们初学者来讲,是很难去理解到的。我的理解就是,极乐世界从美、庄严入手,生希求之心,然后在修行过程当中学法、知法,知人生无常无我,生出离之心,让自己的觉悟有这样一个重大的转变。从被吸引到主动觉悟,再到修法,是这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最终表达在什么地方呢?表达在极乐世界的人们从朝至暮,他们的生活方式仍然是回到佛陀那个年代的生活方式,是不离开基本的修行,经文的表达上是在于,各以衣祴盛众妙华,供养他方十方亿佛。但实际上的字眼和词眼,在于饭食经行,用功修行,这个还是回到了根本之根本。很多人在读这部经的时候,这段话读过了就忘记了,就没放在心上。实际上,饭食经行,每天的修行,在行住坐卧当中的修行功力才是真正表现力量的地方。这个是经文当中所表达的这个修行的字眼。但是对于居士们来讲,最欢喜的就是供佛的阶段。所以《弥陀经》作为大乘经典,它在表达佛法上有一个重大的与原始佛教时期不一样的经典表达方式,就是它从庄严、从美入门,希望众生能够对自己的信仰生起希求之心,能够对极乐世界生起希求之心,以此来建立自己的信仰。它与我们上面讲到的不净观完全不一样的是,不净观是建立在无常、无我,甚至生命的破败之象之上建立起来的信仰。这是整个佛教,早期佛教跟晚期佛教之间的一个重大的分水岭。这个分水岭与其说是经典表达方式上的转变,不如说是信众基础的改变。早期的佛教是以僧团为主的修行方式,就是专业的修行一定是无常无我的,而到了后期,最主要是广度一切众生,让更多没有信仰的人生起信仰,它的表达的语境立足在那些初学佛的语境上。如果一旦讲无常无我的生死破败之象,大家都吓跑了,没有人愿意来学佛了。这个是最重要的表达方式都不一样。我们在讲《法华经》的时候也跟大家交代过这一点,这也是我们所跟大家说的经典的双重路径。一种是人性的对美的表达,把对佛法产生兴趣、信仰的这个角度,另外一个则是佛陀到底要说什么、佛教最根本教义的表达,这个我希望大家在学修的过程当中慢慢去体会和体验。好,这一讲就讲到这里。

预告丨参透这一个字,一生受用

第1课丨净土的土字,你真的了解吗?

第2课丨你在念佛,有人叫你打麻将,该怎么办?

第3课丨完整、全面了解佛法的方法,就是这本书!

第4课丨这3个字,成佛的关键!

第5课丨一看到菩萨就流泪,一拜佛就哭,这是怎么回事?

第6课丨都以为自己很成熟,直到听了师父这样说,才发现有多幼稚!

第7课丨这是听过的对闻思修最好的解释了!

第8课丨拜佛一年,佛在眼前,拜佛两年,佛在西天,拜佛三年,找佛要钱

第9课丨心诚则灵

第10课丨一座荒山,变成一个道场

第11课丨学佛,世界最美丽的一道风景

第12课丨很多人做善事,却没有善报,原因就在行善时,想了这个

第13课丨每诵一次经,与佛对一次话

第14课丨这一节,让你系统地认识佛

第15课丨一灯明能破千年暗室

第16课丨这样拜佛,最能得佛法加持

第17课丨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第18课丨自测一下:你是否在幻觉中还没走出来!

第19课丨他从侍者成为僧团领导人,其中经历简直是居士成佛的标准答案

第20课丨“如是我闻”中的“我”,竟然是他!

第21课丨《西游记》中唐僧念的紧箍咒,居然是大悲咒!

第22课丨听法最重要的4件事,第1件很多人就搞错了!

第23课丨佛法的缘起

第24课丨听法的时候,倒干净杯子里的水,福报很大!丨

第25课丨学佛,请牢牢把握住这4个字,才能真正学好!

第26课丨“一时佛在”,佛到底在哪里?

第27课丨佛在哪里?你找到了吗?

第28课丨经文中有个魔咒,诵经的时候,请一定规避!

第29课丨你想要与某人有缘,一定要这样做!

第30课丨轻物质者,则重精神

第31课丨生命的意义是去帮助更多的人

第32课丨寺院师父念经,为何我们还能感受到清静?

第33课丨供养这类行者,福报无量!

第34课丨佛陀的诸位大弟子

第35课丨他一辈子碌碌无为,却因做了这件事,成了……

第36课丨他出身名门,一心修道,最终……

第37课丨修行在于转念

第38课丨把自己的人生当回事

第39课丨星座是一门学问!

第40课丨一心不乱,方能开智慧!

第41课丨他出家后想回家,佛陀一句话,很快证得佛果!

第42课丨他势单力薄,却努力撑起佛法的一片天

第43课丨罗睺罗尊者

第44课丨魔王成了佛,中间的故事,有意思!

第45课丨一位常住于这个世间的罗汉

第46课丨过午不食的由来

第47课丨长寿的法门

第48课丨理性感性修弘法

第49课丨西方有极乐

第50课丨正知正见的佛法,应该是这样的!

第51课丨你可曾迷茫过?

第52课丨遥远的路

第53课丨多一分智慧,少一分烦恼

第54课丨学佛是为了让生活过得越来越好!

第55课丨苦才是人生的真谛!

第56课丨极乐世界长什么样子?师父的描绘太形象了!

第57课丨你分得清楚学佛中的懒惰吗?

第58课丨净土为什么在西方

第59课丨极乐世界太庄严了!

第60课丨佛陀的教法无外乎这4点!

第61课丨如果突然给你万,你会怎么做?很多人给了也接不住!

第62课丨为什么我们念佛的时候,心就会静下来?

第63课丨我们行善为什么总感觉那么累?听听师父的回答

第64课丨佛法中有个宝贝能带走,你知道吗?

第65课丨人活着就是为了活下去吗?

第66课丨睡觉的时候,不要告诉自己睡觉,会有奇迹发生!

第67课丨地狱最大的痛苦是没有痛苦

第68课丨主动做这件事,你也会成为最富有的那个人

第69课丨如果失眠了,可以试试这个方法,立马入睡!

第70课丨你尝试过专注的快乐吗?

第71课丨商人说“生意不好做”,师父一席话让他发现了商机

第72课丨极乐世界就是享乐,大错特错!

第73课丨人死之后的变化,一定要看,多看几遍就能生厌离心,静心修佛

第74课丨你,害怕黑夜吗?

第75课丨我们真正恐惧的不是黑暗,而是它!

第76课丨她是女皇帝,但也是……

第77课丨听从身体的声音

第78课丨测一测你是孙悟空还是唐僧?

第79课丨微妙香洁

第80课丨没有努力过的人生是不值得拥有的

第81课丨人性的弱点

第82课丨这辈子,你活给谁?

第83课丨分手的痛,你尝试过吗?试试这个方法,可以走出来

第84课丨人生最大的悲哀,苦了一辈子,人走了,钱还在……

第85课丨修行求静,那到底要不要去跳广场舞?

第86课丨这个地方,遍地是黄金

第87课丨该怀什么样子的心,进入寺院?

第88课丨花瓣供佛

第89课丨对钱的五层态度,反映出你的境界!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即可打卡!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ehuaf.com/hhjz/76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