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分享多彩苗乡新画卷
松桃苗族自治县长兴堡镇位于县城北部片区,与湖南省花垣县的民乐镇、茶洞镇,重庆市秀山县的洪安镇、雅江乡、梅江镇毗邻,是北进巴蜀、东达潇湘的咽喉要道,自古为商贾汇聚的集贸重镇。数百年来,不知道集散了多少货物,不知道迎送过多少商旅,故有“北部门户”之称,史称“三省周边”。全镇国土面积70.2平方公里,辖25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个村民组,总人口约人。 初夏时节,阳光明媚,乘车沿迓大二级公路穿行在长兴堡镇境内,连绵的青山擦窗而过,翠绿的水库山塘星罗棋布,一个个绿树环绕的村落依山傍水,一幢幢充满民族风情的农家小院若隐若现…… 近年来,该镇抓住县委县政府“五县五化”发展战略和“三星六特”小城镇建设的有利机遇,坚持走特色精品小城镇建设的方向,立足“城建兴镇、产业富镇、文化美镇”的发展目标,打造“宜居、宜业、宜商、宜游”的特色卫星集镇,在黔湘渝边区这片富饶、文明的土地上,一幅“百姓富、生态美”的多彩苗乡新画卷正徐徐展开。 城建兴镇:安居乐业谱新篇长兴堡镇全景 住进宽敞整洁的长兴堡镇民族风情街,拥有三间临街旺铺,家电生意风生水起。这样的好日子放在四年前,孙杰做梦都不敢想。在谈妥了一款空调生意后,他满脸自豪地同笔者聊起了发家致富的经历。 孙杰是黄板乡妙湾村人,为了搬出“穷窝”,毕业于职校无线电专业的他,10年前在长兴老街租了一间小门面,贩卖小型家电。除去高昂的房租,年复一年,收入只够养家糊口。年,孙杰拿出辛苦攒下的积蓄,购买了一块地基,按照苗族建筑风格统一建房。 “这个家总算是安定下来了!”开业第一天,当着妻子的面,性格朴实的孙杰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之情。谈及未来的发展,他信心满怀地说:“有人就有市场,人越多市场越广阔。随着集镇规模不断扩大,居民收入不断增加,家电产品只会更加畅销。” 民族风情街 在长兴堡镇,像孙杰这样安家落户的有多人,按照“搬得出、留得住、能致富”的总要求,对集镇的总体规划进行修编和规划,由原1.5平方公里扩展到4平方公里,实现了规划与发展的有效衔接。同时,坚持新旧并举,加大老区改造力度,加快新区建设步伐。两年来,共整合财政、水务、交通、扶贫、国土、住建、烟草、农业等项目资金达1.3亿元,为集镇建设提供了资金保障。激活民间资本,以村民筹资筹劳为主,积极引导群众筹措资金按照规划要求自建,鼓励民间资金参与基础设施建设,着力解决集镇建设的资金短板,提升小城镇建设的层次与品位。 畅通路网建设。按照“四横五纵”的路网布局,扎实推进集镇路网建设的改、扩、建、补,进一步拉开集镇骨架,不断完善路网格局。目前,已新建路网4.2公里,投入余万元实施集镇路网“白改黑”工程,整合万元新修产业路,以路网建设促进了城镇空间的拓展。 镇卫生院 即将投入使用的农贸市场 完善功能布局。坚持“集镇+园区、道路+小区、广场+市场”的原则,合理优化空间,完善功能配套,彰显地域特色。目前占地30亩的镇中心卫生院,建筑面积1.8万平方米的边贸市场已投入使用,划分了肉食定点市场、蔬菜供应市场、畜牧交易市场、水果市场和副食品批发市场等。客车站、工商、供电、金融等搬迁扩建正在有序推进。 推进生态建设。健全小城镇卫生保洁和绿化养护工作长效机制,加大城镇绿化建设力度,加快小城镇配套工程建设,投入余万元实施沿街排洪排污管网、人行步道以及老城区进行绿化、亮化工程,完善了功能配套,增强了承载能力,美化了人居环境。 抓好保障工程。加大对三年学前教育、九年义务教育办学条件的投入力度,全镇适龄儿童入学率超过98%;加快镇中心卫生院设施设备的提质升级,60岁以上老人全部享受养老保险。 栽好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年,从湖南邵阳远道而来唐作平、刘冬艳俩夫妻,在松桃境内“转悠”了一圈后,把目光“锁定”在了长兴堡镇。走南闯北多年,满肚子生意经的唐作平一口气投入了几百万元,租下近六百个平方的门面,在集镇内开了第一家大型超市。 目前,该镇个体工商户及流动摊点已达余个,集镇常驻人口近1.2万人。下一步,该镇还将加快农村集中建房点建设,完成广场建设,停车场的场平及硬化工作,活力四射的长兴堡镇,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投入到它的怀抱里。 产业强镇:产城融合走新路电钮一按,白蒙蒙的水雾立刻弥漫着整片枞树林;喷头一洒,绿油油的铁皮石斛缠绕着树干,“贪婪”地吸收着水分。在松桃长兴中药材(扶贫)产业园区铁皮石斛生态园,一条条全自动伸缩喷滴灌设备在这炎炎夏日中,奉上了一场清凉的“及时雨”。 实现全自动滴灌 该生态园采取“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建设育苗基地亩、仿野生园亩,吸纳困难群众入股,参与栽培管理,解决劳动就业的同时带动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年,向80余户入股农户支付劳务薪酬余万元。 长兴中药材(扶贫)产业示范园区是年贵州省个省级现代高效农业园区之一,规划建设面积6万亩,涉及长兴、黄板、迓驾、木树4个乡镇35个村10.5万人。其中,核心区面积1万亩,分为中药材标准化种植区、组培快繁育苗区、加工冷链物流展示区、生猪肉牛规模养殖区、乡村旅游与休闲农业观光区5个功能区。形成以迓大二级公路为轴,以五个功能区为分区,以长兴、黄板、木树、迓驾为四片的“一轴五区四片”的发展格局。 在园区规划上,该镇树立“园区景区化、农旅一体化”的工作理念,把农业园区规划与城镇发展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以及交通、水利建设等有关规划相结合,高起点、高标准、高规格推进园区建设。 园区核心区的五个区域如今全面开花。观景台区域种植了牡丹、黄精;二级路至鸳鸯亭区域种上薰衣草、丹参;铁皮石斛生态园至大坪村区域种满了仿野生铁皮石斛、柠檬、佛手;寨云至天堂湖区域打造农家乐及休闲垂钓布局,采取划基地单元式种植万寿菊;九龙观光园区域建成苗族情人文化广场及配套设施建设、雕琢情人文化、百亩人工湖,栽种荷花,搭建演绎舞台、八人秋千、对歌亭等。 铁皮石斛生态园 产城相携相依。产业的兴起催化了城建的兴旺,催生了成百上千“临时农民”,他们既能在集镇内创业致富,又能到园区务工挣钱。 “为了让更多的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我镇凭借长兴省级园区平台和区位特色优势,坚定不移走“大健康、大生态、大旅游”的发展新路,大力实施强镇富村战略,做到城镇、园区与乡村旅游发展深度融合,美丽乡村、产业发展与脱贫攻坚同步推进,实现园中有城、城中有景、‘产城景’融合,全力构筑百姓富生态美的和谐幸福新长兴。”展望长兴堡镇的美好明天,镇党委书记石磊豪情满怀。 文化美镇:民族元素焕新彩长兴九龙,即撤并建前的九龙乡,距长兴政府所在地8公里,地处“迓大”二级公路旁,被大地、小地、灯阳、三八、白果、大寨云等苗族传统村落“众星拱月”般环绕着。辖区人杰地灵,文化底蕴浓厚,历史名人古迹众多。 数百年来,每逢农历六月初六,苗家青年男女便不约而同来此对唱情歌、互述衷情,苗家人称这一天为“苗族情人节”。当天,男女老少还会身着盛装参加集贸交易,俗称“赶边边场”,上世纪九十年代盛行一时,后因九龙乡撤并,才逐渐冷清下来。 为深入推进“五县五化”发展战略中的文化旅游产业化进程,长兴堡镇重拾“苗族情人节发源地”文化名片,突出“神奇长兴?激情九龙”民族文化元素,利用长兴中药材产业示范园区这一绿色平台,聘请专家团队对小城镇建设进行修编,做到园中有城、城中有景,实现“文-城-景”融合发展。 美丽的九龙边边场 秀美风光助推旅游业复苏。九龙村以“迓大”二级公路为主轴,亮化、美化周边自然村寨,打造苗族英雄石柳邓起义遗址、三八山塘水库、小地自然洞穴、九龙百年古树四个自然景点。集中建设一个示范新村,扩建一所中学,新修一个农贸交易市场、一座卫生室、一处老年活动中心、一个候车亭。短短几年,沉寂多时的“边边场”重新热闹起来。年六月初六,CCTV7《乡约》栏目摄制组及媒体界的宾朋齐聚长兴堡镇九龙村,聚焦举苗族传统情人节。节日期间,外地游客对八人秋、苗族傩戏、巫术、民间绝技等民族文化赞不绝口。栏目播出后,吸引了全国亿万观众的 为进一步挖掘、包装、开发“中国苗族六月六情人节”、九龙“边边场”、情人湖、情人坡、情人园、情人亭、兴龙湖等文化品牌,长兴堡镇积极对接“六月六”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工作,加强“六月六”开发利用,在吸取其自身精华的基础上培育和扶持苗族文化产业,把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 踏青、赏花、漫步如画美景;呼朋、会友、采撷动人瞬间。蓬勃发展的乡村旅游“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以独有的“乡愁”情怀,迅速成为新时期的出行热点。长兴堡镇围绕“月月有花、季季有果、处处有景”做文章,形成了“八个一千观光点”,即长兴千亩茶园、灯阳千亩荷花、灯阳千亩草场、麻塘千亩茶花、园区核心区千亩万寿菊和千亩丹参、小地千亩桃园、白底千亩李园。建成了“6个休闲风景区”,寨云村休闲垂钓体验区、岩科百花半岛休闲度假区、情人湖自然休闲养生区、白果婚纱拍摄区、大寨寅醉蝶薰衣草风情区、大坪铁皮石斛生态园区,规划了白竹、大花、大坪、坝路、中坝五个村连山连片发展竹海画廊。 随着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农业园区不断融合,旅游产业风生水起,长兴堡镇特色精品小城镇建设,将在一个更为广阔的天地中,立足更高的起点上,掀开更加多彩的新画卷。 执行主编:卢相希 编 辑:杨亚飞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ehuaf.com/hhhy/9838.html
- 上一篇文章: 年涨价潮来了,涉及多个行业多领域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