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I号”出土精美龙泉青瓷

青瓷是古代最早出现的瓷器种类。早至商代,作为陶瓷过渡的种类——原始青瓷就开始有出土,春秋战国至汉代,原始青瓷逐渐发展,大约至东汉两晋时期,越窑青瓷已经成型。青瓷作为中国古代最著名的瓷器盘品种之一,以瓷质细腻,线条明快流畅、造型端庄浑朴、色泽纯洁而斑斓著称于世。晶莹如玉,色泽有如千峰翠色,宁静深远。唐代越窑、宋代官窑、汝窑、龙泉窑、耀州窑等,都属于著名的青瓷窑口。

“南海Ⅰ号”自至今,总计出土文物数量已超6万件,其中青瓷占据较大比重。这些青瓷主要以龙泉窑系青瓷为主。

“一部中国陶瓷史,半部在浙江;一部浙江陶瓷史,半部在龙泉。”这是中国考古界先驱、“中国古陶瓷研究之父”陈万里先生对龙泉青瓷的高度评价。龙泉是浙江省历史文化名城,位于浙江西南部,以出产青瓷著称。龙泉窑是中国陶瓷史上烧制年代最长、窑址分布最广、产品质量最高、生产规模和外销范围最大的青瓷名窑。龙泉窑创烧于三国两晋,衰落于明,结束于清代。这里烧制青瓷的古代窑址有五百多处,仅龙泉市境内就有三百六十多处。宋代尤其是南宋正是龙泉窑业兴盛之时,考古发现的窑址有大窑、金村、溪口、松溪等多处,北宋时有20多处,到南宋时有窑址40多处,其中以大窑、金村两处窑址最多,质量也最精。驰名中外的粉青、梅子青釉瓷色就是在南宋龙泉窑中烧制成功并把青瓷釉色之美推到顶峰。

龙泉窑青瓷技艺精湛质量稳定,除浙江境内多处窑址外,还有江西、福建两省的多处窑址也仿烧龙泉青瓷。形成了一个庞大的龙泉窑系。“南海Ⅰ号”出水出土的一部分青瓷就是浙江福建地区生产的青瓷,俗称“土龙泉”。

“南海Ⅰ号”所出龙泉青瓷器型种类不多,以碗、盘碟为大宗,其他器型仅有一件方瓶。

“南海I号”出水龙泉青瓷赏析

种类一:碗

龙泉青瓷碗以厚胎薄釉类型为主,多侈口、少撇口,部分足墙竖直、修足规整,其余足外撇、修足不甚光滑。碗外多素面,少有折扇纹,内饰主要有刻划荷花、叶纹组合、刻划花“S”线分隔纹及卷云纹组合、蕉叶纹、牡丹纹等。颜色多为绿中带黄,少数为青蓝色。

龙泉窑青釉刻划带叶莲花纹碗

1

龙泉窑青釉刻划S线卷云纹碗

2

龙泉窑青釉素面碗

3

龙泉窑青釉出筋葵口碗

4

龙泉窑青釉刻划蕉叶纹碗

5

种类二:盘碟

龙泉青瓷盘亦以厚胎薄釉者为主,器型有折沿盘、侈口盘、撇口盘、菊瓣盘等。纹饰有荷花、叶组合纹,折扇纹,“S”线卷云组合纹,螺旋纹,菊瓣纹等。颜色以黄绿为主,少数为青蓝色。

1、龙泉窑青釉刻划花叶纹盘

2、龙泉窑青釉刻划带叶莲花纹盘

3、龙泉窑青釉菊瓣纹盘

菊瓣纹盘釉色纯净莹润,远望之如有水盛于其中。此类器物釉层玻璃化程度高,色泽鲜艳,当得上如冰似玉之称。花口外撇,斜直腹。内壁修刮出一道道上宽下窄、上端圆弧的凹槽,凹槽之间形成出筋。内平底,内底径大外底径许多。整个外壁划有较疏朗的竖条纹。圈足制作规整,挖足较深,足面较窄且平整。浅黄色釉,灰白色胎。

4、龙泉窑青釉小碟

青釉小碟,有卧足和平足微内凹两种。颜色较多为天青色,亦有黄绿色,尺寸不大,器型精致,是龙泉青瓷中的精品。

菊瓣卧足碟,花口外撇,腹壁较直,内壁修刮出一道道上宽下窄的凹槽,凹槽之间形成出筋,外壁饰有三道较浅的弦纹,花口和最外面近底处的弦纹之间划有一道道竖条纹。内底四周平中间略圆凸,刻划有一朵五瓣或七瓣荷花,内底径大外底径很多。外底为平底卧足,挖足很是规整。

菊瓣平底碟,花口外撇,斜直腹,内壁修刮出一道道上端圆弧的凹槽,凹槽之间形成出筋。内平底,内底径大外底径许多。外底为平底微内凹,底外缘有一圈凹槽,底部施釉后有做刮釉处理。

种类三:方瓶

仅有一件青瓷方瓶,自颈部断裂,口颈上部残缺。方瓶四面等同,鼓腹,长颈,圈足规整,较浅,色呈青灰色。

龙泉窑青釉方瓶

“南海Ⅰ号”出土的龙泉窑青瓷种类虽不多,但是由于产自不同的产地,在器型规整程度、纹饰组合、釉面呈色、胎土颜色上多有不同。这些不同导致沉船所出龙泉青瓷质量层次不齐,胎土细腻釉色纯净器型规整者多产自龙泉大窑东区等核心窑口,胎土较差修整不齐颜色黄绿不均者多为龙泉核心区外的其他窑口生产。随着发掘的继续,龙泉青瓷的种类应该会有所增加,有望发现更多的精美青瓷.

来源:龙泉青瓷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ehuaf.com/hhhy/95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