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可奈何花落去宋画小品中白荷花的意象
《宣和画谱》里面提到,花鸟画“寓兴于此,与诗人相表里焉”。这句话简单的理解就是缘物寄情,托物言志。画家画的题材呢,是表达心中的所思所想。荷花因为“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品质,一直是文人画家笔下自身人格高洁的象征。从魏晋南北朝就有了以荷花为主题的经典绘画作品,但流传于世的,就是宋画中荷花的形象了。 出水芙蓉图南宋吴炳 荷花图宋佚名 这幅画的名字就起的很切题。 渌池擢素图 渌池在汉语里指清澈的池塘。擢这个字我们可以先读有一首东汉的诗《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擢呢,在这是抽,引的意思。在这幅画的名字《渌池擢素图》就可以引申为伸出的意思。也就是素色的花朵从清澈的池塘伸展开来,名字特别巧妙而富有美感和情趣。 且,中国古典的艺术哲学和审美思想一贯是“素以为绚”。在生活中我们喜欢鲜艳的颜色,粉色、红色的荷花是更受欢迎。但在绘画语境里,我们不光偏重于做研究,分析作品的纸质、用笔、用墨、师承、流派,而且需要我们到当时的时代背景去体会绘画中呈现的微妙神韵。其时,北宋灭亡,南宋偏安一隅,白荷花至高纯洁,它所代表的高洁之志和落寞情怀意味暗合当时南宋文人士大夫的普遍心境。所以在那个时期,白荷花的意象受到特别青睐,同时又融入了更深沉的家国之痛。 这种情怀,在《太液荷风图》中表现的更为淋漓尽致。 太液荷风图 这幅画据传是南宋画家冯大有的作品。在画史中,冯大有以画荷花著称,善于绘制荷花风、晴、老、嫩不同的风貌。这件作品设色典雅,笔墨细致,尤其构图颇具匠心。画面中从太液池水到天空中蝶、燕翩跹的姿态都汇集在这方寸之间,且形象风致都刻画得分毫不爽。 从画面整体布局上看,可以分成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画面下方,荷叶覆盖下的水面上描绘了三对水禽,浮萍以及零落飘散的荷花花瓣;第二部分是华中层层叠叠的荷叶和若隐若现的荷花花朵,或含苞待放、或初开、或盛开。在画眼的部分描绘了一支洁白的荷花;第三部分是画面上方天空的位置,一对蝴蝶围着荷花翩翩起舞,最上一只孤燕掠过天空。 在体会这张画韵味的时候,大多数资料介绍的都是这幅画是吉祥富贵的象征。比如“太液”是汉朝宫廷中御池的名字,后期朝代更迭,但太液池这个名字就流传下来,是历朝宫廷御池的名字,象征富贵吉祥。画面中描绘的荷花,也有和合的隐喻;莲子是为连生贵子;蝴蝶双飞,又寓意着对爱情的祝福。总之,这《太液荷风图》可以让人产生许多美好的联想。 我们之前也讲过,宋代是绘画文学化的时期。就是强调画家通过“比”“兴”的方法移情于描绘的景物上,使绘画像诗文一样,成为托物言志的艺术。 我看到这幅《太液荷风图》,想到宋代词人晏殊的一首《浣溪沙》: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花开花落是自然现象,人是无法改变的。天气凉了燕子要迁徙到南方去,也是自然的规律。但这种更迭变化,使人联想到许多关于兴亡的事情。小到因时间变化引起的物、人的生死,大到国家、时代的兴衰交替,都是无可奈何的。但,花谢还会再开,燕子走了明年还会再回来,这也都是可以期待的事情。在我看到这幅画的时候,除了太液池中荷塘风景的美感,也能感受到画家想表达的悲观中的乐观,绝望中的希望。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ehuaf.com/hhhy/6132.html
- 上一篇文章: 鸿山荷花,太美了吧
- 下一篇文章: 夜读白荷花,每一朵都很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