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树红叶示人间——荷月新诗十六首NO.1

赞红叶李并以自勉

吾寓所之北窗外,有一花坛,内长着几株枝叶繁茂的老树。此树人称“红叶李”,仲夏之时,树叶呈暗红色,煞是好看。经常有数只不知名的小鸟栖息于其上,唧唧喳喳地鸣叫着,给孤寂的日子平添了许多生气。感于此,特赋小诗以赞之。

退休将近二十年,

撰文写诗未空闲。

朴实无华为本真,

激浊扬清抒己见。

暮年仿效窗前李,

满树红叶示人间。

NO.2

写诗有感

作诗三昧很简单,

诗艺不必苦钻研。

生活处处有诗情,

迈开双脚写不完。

手工纸花无香气,

山涧流水味最甜。

好诗尽在平仄外,

生活之泉是本源。

勤于观察善思考,

万紫千红诗满园。

NO.3

路上所见

公婆怀抱满月孙,

逢人就告大喜讯。

后面儿媳紧相随,

笑脸盈盈大功臣。

NO.4

穿衣有感

在西方敌对势力的封锁下,新中国创业初期物资较为匮乏,无奈之下,人们在穿衣上只能过着缝缝补补的日子。如今各种物资十分充裕,但令老年人迷惑不解的是,青少年所穿的崭新衣服上,还要有意开一些破洞或打上一些补丁。

创业初期物缺乏,

补丁衣服满身花。

而今新衣本就好,

为何还要补个疤?

NO.5

实体店与网购

高楼如林立,

楼下门店密。

从前赚钱易,

如今顾客稀。

试问其原因,

网购抢生意。

NO.6

爷孙关于手机的对话

手机魅力大,

孙子爱玩它。

爷爷不明白,

里面都有啥?

央求小孙子,

快快教教他。

“爷爷记性差,

步骤还复杂。

一时半会儿,

掌握不了它。”

NO.7

卖菜农妇

某大型超市,货架上摆满了品类繁多琳瑯满目的商品。超市的大门口顾客出出进进,看来老板生意十分兴隆。然超市的门口人行道上,蹲坐着十多位中老年农妇,她们在出售自家地里出产的蔬菜。从她们急切盼望的眼神里,闪现出渴望多来一些顾客光顾,以便早早卖完早早回家。

两筐青菜半袋姜,

农妇进城卖菜忙。

买主多为超市客,

不屑小溪奔海洋。

可怜农妇为生计,

忍饥挨饿守道旁。

暮色渐浓路灯亮,

盼望卖完回家乡。

NO.8

端午节习俗有感

千万不要小看它,

艾叶功用胜鲜花。

端午佳节有习俗,

束束艾草进万家。

NO.9

公园所见

手推童车老奶奶,

步履缓慢色倦怠。

“怎么还有小孙子?”

“儿媳生下第二胎。”

NO.10

放学路上

放学路上好热闹,

熙熙攘攘人如潮。

学童嬉闹前面走,

蹦蹦跳跳如小鸟。

爷奶蹒跚跟后面,

肩挎手提大书包。

NO.11

爷孙对话

家宝今年四岁半,

其父领他宝鸡玩。

爷问想你怎么办?

打开视频就看见。

注:我问小外孙:“爷若想念你,怎么办?”答曰:“视个频就行了。”

NO.12

赞打碗花

田间草丛中,常见一种可爱的名叫“打碗花”的小花。它的茎秆柔弱,而其花形如小喇叭,红白相间,小巧玲珑,精致好看。它有一个特点,白天日出后,其花自然开放,而日落后就自动闭合。我猜想其名之由来,可能是人们十分爱惜它,为了不让小孩随意去釆摘,就吓唬小孩:“如若釆摘它,吃饭时你就会打破饭碗的。”

小小打碗花,

酷似小喇叭。

太阳刚升起,

开始广播啦。

报告好消息,

祖国变化大。

打虎又拍蝇,

扶贫成绩佳。

国家要富强,

全靠你我他。

NO.13

赞林荫小道

凤鸣广场有一林荫小道,我常常漫步其上。小道是由彩色的破碎的瓷片拼接而成。道两旁密密麻麻栽植着各种花木。每当艳阳当空,特别是炎炎夏日,斑驳参差的日影从树缝中筛漏下来,静谧地栖落在小道上,恍如一幅长卷油画似的。每当吾行走于五彩斑斓浓荫覆盖的小道上,十分的惬意和凉爽。

道旁花木盛,

赤日有浓荫。

脚下五彩画,

诗情溢满胸。

别怨天尤人,

人间胜仙境。

NO.14

老妪叹

吾多次在大街上看见,一老年妇女满头白发,步履蹒跚,身边尾随一形影不离之爱犬。吾度其为单身老妪,以小犬为伴。吾见其状,写诗以记之。

老妪前面走,

尾随一小狗。

小狗真可爱,

相伴不寂寞。

NO.15

外孙送茶叶有感

我的大外孙王飞洋利用今年“五一”长假到湖北旅游了一回。归来,送外爷外婆“神农架炒青茶”一袋。礼物虽小情意长,特写小诗以记之。

群山叠翠神农架,

汤碧味醇茶品佳。

外孙聊表一片心,

并冀祖辈灿如霞。

NO.16

观照片,忆往事

一位老同学发来一张荷塘照片,照片上美丽可爱的荷花并未引起我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ehuaf.com/hhhy/10476.html